[编号: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云南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学科: 地理
资料版本: 人教普通版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20 17:46:2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的政策;侨乡的优势;良好的区位条件(水陆交通便利)。

2)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浇灌;深居内陆,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清洁。

3)工业化和城市化占用耕地,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人口数量剧增,粮食需求量增加,粮食商品率下降。

4)沿盆地的边缘分布,大致呈环状。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5)新疆民居为平顶,该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广东多骑楼,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属于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6)经济方面: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环境方面:减少煤炭用量,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好题分析】 本题组以西气东输为命题材料,内容涉及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条件、我国珠三角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变化、区域性交通运输方式对比以及西气东输在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积极影响等,内容丰富,基础知识跨度大,既涉及自然地理内容,又涉及人文地理内容,有利于对考生的读图分析、综合理解、知识迁移与对比能力的综合考查。

【反思领悟】 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1)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条件分析,应该考虑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本题要求分析的是有利条件,应该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2)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应该全面,即考虑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生产习惯和历史因素、政策等)。(3)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应该从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交通运输、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复习中要引入现实案例,将区位分析的原理、方法还原到实际领域,解决具体问题。例如,在分析珠三角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时,可顺势对“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水稻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萎缩”进行分析,进而可对 “地中海沿岸农业变迁、新疆棉花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这种递进式由简到繁的案例分析,形成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历来是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可能到现在还不懂,有些学生可能早已领会这种题型的精髓,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类型的题时需要多练的,不然到了高考你跑不起速度了还是没戏。

调研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图片

(1)关于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2)1980~1999年,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解析】 (1)根据三大产业人口比重大小判断:上部1937~1999年变化曲线表示泰国;下部1882~1999年变化曲线表示德国。读图可知,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最高,德国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最高。1961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约为50%,此后一直到1999年第二产业人口比重都呈下降趋势。选B。(2)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工业属于第二产业,商业和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1980~1999年,泰国农业人口比重下降最快,其数量变化也最大。 选A。

sition: form-data; name="ddlChapter" 1707 ------WebKitFormBoundaryv46DJxeRQOWBUYBm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ddlProvince" 35 ------WebKitFormBoundaryv46DJxeRQOWBUYBm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xtCode" ------WebKitFormBoundaryv46DJxeRQOWBUYBm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xtYear" ------WebKitFormBoundaryv46DJxeRQOWBUYBm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uFile"; filename="" Content-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WebKitFormBoundaryv46DJxeRQOWBUYBm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xtContent"



(1)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

①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

②昼夜交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使得昼半球和夜半球处于不断的交替之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的其他时间,大部分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昼夜等长,部分纬线圈全部为昼或全部为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不断变化,晨昏圈所分割成的昼弧和夜弧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导致了季节的不同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2)北京时间和北京地方时

北京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经线即大约116°E的地方时,而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的区时采用的是东八区中央经线即120°E的地方时。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的地方时要比北京时间大约晚16分钟。

(3)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日出时刻为0°,然后逐渐增大,到当地地方时12点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随后逐渐变小,日落时刻为0°。

正午太阳高度是指这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就是当地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因素是观测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因此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发生季节变化。比较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时,要比较不同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比较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时,要分析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关系。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