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目录导航
[编号: ]旧金山东南50千米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解析/梳理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西
学科: 地理
分类: 小学自主招生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5-20 18:30:1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了,如军事、宗教等。
(2)有些因素仍产生着巨大影响,如交通、自然资源(不过在地域上也有很大变化)。
(3)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着。
概念释义:
[科学城]  日本东京东北60千米处,新建了筑波科学城,它是以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环境优美而著名的新兴城市。
美国在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建立了以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的“硅谷”工业中心,日本把九州岛建为:“硅岛”,德国在位于巴伐利亚高原的慕尼黑建立“硅原”(为宇航、电子工业中心)。我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兴建科学城。科学技术愈进步,智力和知识在城市区位因素中所产生的作用就愈来愈大。
图6-14株洲城市的发展   此图是株州城区面积发展变化示意图,说明城区面积的变化及城市的兴起、发展和铁路交通的关系。株洲市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下游。解放初期市区面积只有1.5平方千米,现在市区面积发展到52平方千米。长达10千米的建设大道贯穿市区南北,横跨湘江的株洲大桥将河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与老城区连成一体。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站之一,株洲北站是长江以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从图中可以看出,株洲是位于我国南北干线京广铁路与东西干线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的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铁路枢纽城市。
阅读该图的目的是要明确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促使了株洲市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又要分析城市分布与湘江的关系。读图步骤有以下四条:(1)找出通过株洲的铁路干线。(2)分析1949年以前用地与铁路的关系。(3)分析现在城区分布与铁路线的关系。(4)分析城区区位与河流的关系。符合南方沿江建城的规律。
6.4   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①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表现特征 

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标志
①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① 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②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即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②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原料
         提供农业机械、工业用品
         提供第三产业多项服务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
(2) 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
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难点:阅读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阅读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说明城市化的地域城市化过程。
图6-17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1) 明确读图目的。该图反映本世纪,尤其是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2) 熟悉坐标值和图例。读出某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人口数及其城乡人口的比重,大致了解图像所表示的内容。
(3) 读出各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
(4) 读出发达国家不同时期城乡人口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5) 读出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城乡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6) 用折线将不同年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柱连接起来,分别比较两种国家农村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图6-18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
此图由同一幅、同比例的1911年、1949年、和1990年三个年份的上海城市用地示意图组成,反映了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上海城区都集中分布于黄浦江的西岸,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区面积用绿、粉、黄三种颜色表示,城区面积的动态变化一目了然。从上海城区面积的变化,了解上海的城市进程,同时加深对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浦东经济开放区的开发和建设,城区迅速向黄浦江东岸扩展,昔日人烟稀少的浦东逐渐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由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在城市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为主的环境问题。接着以上海市为案例,分析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保三方面展开。
重点:
1.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是人工化环境,城市的主体是人类,人与环境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比较突出的表现有:
①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要清楚:几种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危害。 可列表加深认识

污染源
污染物
危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浪费给上下班工作和生活带来便。住房困难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原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产、生活活动频繁)——认识出现的现象——产生的后果。自从1999起近几年的综合题几乎都有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内容。
例如:读北京市空气质量周报,完成下列要求:
(1)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有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使城市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还出现        、          等大气污染现象,危害人体健康。
(2)造成城市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①           、②          、③         。
(3)表中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前门地区,最低的是定陵地区,其原因是      
   (选择填空)。
A. 城区人口多,燃煤量大
B. 定陵地区地处山前地带,地下水丰富
C. 城区高大建筑物多,不利于扬尘扩散
城区气温高,空气对流显著
(4)北京市要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选择填空)
 A. 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
 B. 整治交通线路,保证道路畅通
 C. 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D. 三环路以内限制使用燃煤炉灶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