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 (2015·北京高考·节选)“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材料 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一、审题要“准”
(1)确定知识范围与题型:本题知识限定为“公民与政府”,即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分析,题型为开放式,写一篇短评。
(2)答案源于哪里:一是源于教材中有关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和政府如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二是结合材料中公民和政府分别作出哪些行为。
(3)答什么,答多少:先答出教材中常规的知识,例如公民的政治权利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时政术语。
二、找点要“细”
(1)教材语言:公民行使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2)材料语言: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借助互联网与公民沟通。
(3)时政术语:公民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
三、答题要“范”
[参考答案]
示例:互联网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全新平台,开启了社会治理的“众智”模式。互联网激发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权利,维护权益,自由表达诉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优化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公民应依法、有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应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
[错因警醒]
(1)审题失误,方向颠倒,由于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基本未接触短评类试题,尤其是小论文式题目,故考生在作答时不知道如何下笔,甚至答成要点式答案,造成方向性错误。
(2)调动和运用知识失误,设问指向为“公民与政府”,教材中未明确指出“公民与政府”的相关知识,而教材中公民和政府的知识包括第一二单元的内容,范围较广,考生不知道从何处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作答,故将教材中有关公民政治权利义务,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的知识全部列出,不懂得合理取舍。
(3)答题靠习惯性思维,忽视材料和设问的限定。作答时习惯性地将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列出,未将公民和政府为什么、怎么样的具体要求答出。
(4)时政术语积累不够,例如本题答案中“公民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应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