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发展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史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及与主要世界大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综合认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先师孔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赋税制度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戏剧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与历史重现 人类的起源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非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斗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外交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关于东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英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体系 近代以来至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大国间的双边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生物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文学的繁荣 美术的辉煌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晚明科技群英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地质之光”李四光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历史指导 高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的中国 一、时间:1840年至19世纪60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江苏
所属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学科: 历史
专题/考点: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2 15:57:4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的中国

 一、时间: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

二、历史分期:本期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两次鸦片战争--中华民族的自卫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一场伟大的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两者性质不同,但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1、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于1840年至1842年发动的侵华战争,也是清朝晚期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中的第一次。这时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人物有:林则徐、黄爵滋、琦善、魏源、姚莹、徐继畲。

重要历史名词有:闭关锁国、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新思潮的萌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列强强迫清政府接受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组成联军于1856--1860年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此时的清朝皇帝是咸丰帝。

人物有:额尔金、葛罗、叶名琛、柏贵、奕忻,同治帝载淳、慈禧太后。

重要历史名词有:“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火烧圆明园、辛酉政变、“借师助剿”。

不平等条约: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八十年代又有《中俄改订条约》。

3、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到1864年,其主要领导人是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洪仁  干、陈玉成、李秀成等九人,开始于金田起义,都城在天京(今南京)。当时先后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

教材中提到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朝将领有:曾国藩(湘军首领)曾国荃、左宗棠、和春、李鸿章(淮军首领),参与镇压起义的外人是美国人华尔和英国人戈登。

太平军重要将领有:林凤祥、李开芳、赖汉英、秦日纲。

重要历史名词有: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变乱、湘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重要战役是:鄱阳湖口之战、三河镇大捷、上海之战、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

重要文献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4、洋务运动:这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洋务派在19世纪609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旗帜所发动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洋务运动的全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的实权一直控制在慈禧太后手里,皇帝则先后为同治帝和光绪帝。

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奕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等。重要名词有:总理衙门和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中体西用。

5、列强侵华加剧:这是指列强与清朝统治集团勾结起来,一方面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一方面利用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同时千方百计攫取更多的侵略特权。

人物有:赫德、蒲安臣。

教材中提到的名词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贩卖华工。

6、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名词有:早期著名中国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早期无产阶级的状况;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人物有:方举赞、陈淡浦、陈启沅、朱其昂。

7、如果以清朝帝位的承继关系来分,则这一阶段经历了:

道光皇帝时期: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思潮萌发。

咸丰皇帝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治皇帝初期:辛酉政变,慈禧太后开始掌权;出现“借师助剿”局面;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设立总理衙门,大肆出卖政治经济权益;开始洋务运动。

三、本期中国历史的主要特点

本阶段中国历史是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从时间上看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期间,发生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武装侵略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从总体上讲,本期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开始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化、大动荡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

(一)政治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从列强侵华方面看,这一时期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殖民扩张特征 :

第一、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美、俄。

第二、侵华目的是: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俄国的主要目标是掠夺中国领土。

第三、侵华手段是:用武力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清政府手中掠取开口通商、关税协商、海关管理等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赔款;贩卖华工;资本输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第四、侵略范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总体上尚局限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渗入清政府的统治心脏——北京。

第五、列强关系:以勾结为主。

第六、与清朝关系:逐渐由对立矛盾走向勾结对立,出现 “借师助剿”。

2、从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上看,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社会性质:由清政府独立自主行使全部主权的封建落后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总理衙门设立,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第二、社会主要矛盾:由鸦片战争前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第三、革命任务:由农民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变成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第四、革命性质: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从清政府方面看,在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国内人民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化:先后出现了严禁派与弛禁派、地主阶级改良派与保守派、顽固派和洋务派之分。

第二、清朝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换:咸丰死,同治继;辛酉政变,慈禧听政,奕忻议政兼管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洋务派主政;汉族官僚控制清政府实权。

第三、内外政策逐渐变化: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国门,再到设总理衙门,主动加强对外交往,;与列强由对抗走向勾结,形成“中外和好”的局面;对内强化专制统治,加紧搜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

4、从中国人民革命运动来看,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领导者和主力军:农民阶级。

第二、任务及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革命环境:中外反动势力逐渐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及基督教传入,西学开始东渐;民族资产阶级尚未产生,无产阶级的力量极为幼小,农民阶级担负起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的重任,《资政新篇》比较系统完整地描绘了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的目标。

第四、农民革命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治新篇》。

5、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诞生了两大先进阶级,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奠定了阶级基础,对旧的封建制度起着极大的瓦解作用。

第一、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年代先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外商企业,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人数少,集中程度高,组织性强,政治上无权,经济上贫困,与农民有天然的血缘关系,革命性、斗争性强等特点。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伴随近代工业的出现而诞生。既具有妥协性、软弱性,又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一开始就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两部分。新的阶级因素的出现对旧的封建政治制度起着越来越大的瓦解作用。

(二)经济上,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更加明显。

1、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它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的生活生存条件,抵制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在明朝中后期就已产生,但受到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发展极其缓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侵略特权,通过掠夺赔款和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控制操纵中国市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外国廉价的棉布、棉纱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使中国东南沿海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逐渐破产,造成耕与织开始分离;由于列强对原料的掠夺收购和农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中国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开始提高,但中国的出口贸易几乎全部为外商所操纵,使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市场、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准备了条件。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中国,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第一、总体特点:以商品输出为主,其它如资本输出、野蛮掠夺为辅;以攫取经济特权开路。

第二、攫取经济特权:开埠通商,关税协商,控制中国海关,视察商务,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公使进驻北京等等。

第三、侵略方式:鸦片贸易(走私、输入“洋药”);商品输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贩卖华工;掠夺赔款;早期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输出技术,控制洋务。

3、中国开始出现近代企业,中国经济的半封建性加强。

第一、外资企业:鸦片战争后出现,以后日益增多,直接掠夺中国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第二、洋务企业: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90年代,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举办,包括近代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民营近代企业为标志。具有分布不合理(地区集中,与原材料产地脱节,行业不齐全、以轻工业为主);实力弱(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一开始就分为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中小资本主义两部分等等特点。

4、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国的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了: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合资企业。

(三)中国近代文化的巨大变革,体现了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的时代特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急剧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封建文化发生动摇,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在思想界、科技界、教育界、文学界等都形成了“西学东渐”的格局。

1、中国人民对外国人及外来事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界开始出现西学东渐的局面。

第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基督教,资产阶级的部分社会政治学说、经济学说及自然科学知识。

第二、“向西方学”的新思潮兴起: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良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但仅限于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并未包括西方政治制度。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林则徐、魏源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突破了中国一切都好,西方科技术是“奇技淫巧”的陈腐观念。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洪仁干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对西方认识比较浅,而且未能真正实行。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议会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变革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

 2、科学技术的新突破。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相继设立的一些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译书馆和广学会,不断翻译和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中国近代的科学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和化学家徐寿。

3、近代教育开始起步。

第一、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学习外语、科学技术、军事等内容,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代之以“格致之学”,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

第二、外国教会学校兴起。西方各国取得了在中国各地的传教权后,为了使中国人接受其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在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学校。

第三、留学教育起步。洋务派为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四)对本期历史的总体表述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了200年,英国工业革命也进行了近百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从社会制度到生产力发展都处于落后状态。鸦片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半殖民化,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上,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丧失了大量领土和主权,总理衙门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

2、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3、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呈现出新旧过渡特点。

中国逐步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变成半殖民地,这是民族和国家的耻辱和灾难,是历史的沉沦。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直线进行的,中国在半殖民地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这是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革命的物质基础。因此,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不能说是倒退。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