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历史——>>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江苏页面)
历史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2--新航道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第四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江苏
所属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学科: 历史
专题/考点: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2 16:09:4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四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国民党统治的基本确立

一、       时间: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27大革命的失败

二、       历史分期:本期历史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思想界的主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阵线出现了新的组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由日本独霸局面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仍旧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由于帝国主义的操纵,皖系、直系、奉系三派主要军阀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争斗和战争,先后控制北京中央政权。孙中山在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国共两党积极酝酿合作,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本阶段的主要事件有: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其导火线是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政府代表团所提出的正义要求。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课文要求弄清楚的问题有:五四运动的口号、中心、性质和各阶级、各阶层在运动中的地位及其发挥的历史作用。

课文提到的人物主要有: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李大钊、陈独秀。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的贡献极大,他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 主义之间最主要的斗争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一开始就注重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喊出了“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口号。

课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李大钊、毛泽东、邓仲夏、蔡和森、周恩来、胡适。

课文中提到的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者》、《劳动音》。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初期活动。从1920年到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期,这一过程包括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出现。

课文中提到的重要名词有: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中央局、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

重要地名有: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浙江嘉兴南湖、广州、汉口。

人物有:毛泽东、董必武、马林、陈独秀、李达、张国涛、苏兆征、林祥谦、施洋。

(二)第二个时期:大革命的兴起——国民党取得政权和北洋军阀的末路。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和大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高潮的开始。此时,北洋军阀各派继续发生分化演变,1924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直系将领冯玉祥倾向革命。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京政权,吴佩孚败后再起,孙传芳控制了东南五省。张、吴、孙三大军阀成为革命的主要对象。1925年爆发了“五卅”运动,兴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实现统一。孙中三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左中右三派的分化加剧,统一战线内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逐渐激化;戴季陶主义的出现和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提出“整理党务案”是这种斗争的主要表现,国民革命在胜利发展中潜伏着危机。1926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胜利进军和反帝工农运动的大发展,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把势力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北洋军阀统治走向末路;另一方面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吓倒了资产阶级;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严重危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418日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也转向反动,七·一五汪精卫叛变国民大革命失败。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从1922年到1924年初,国共两党间的第一次合作经历了从酝酿到最后实现的过程,其间,共产党、国民党、共产国际三方面都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中共为此召开了杭州会议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为此召开了特别会议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分别向国民党和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两党合作的建议。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但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是有原则区别的。

课文中提到的会议或会晤有:中共杭州会议、中共三大、孙马桂林会晤、国民党特别会议、国民党一大。

课文中提到的文献有:中共三大决议、《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课文中提到的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马林、鲍罗廷。

课文中提到的重要名词有:党内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改组国民党、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黄埔军校。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这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结果,它发生在1924年至1927年,最后通过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在政治上表现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在人民革命上表现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和农民运动的高涨,以“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为代表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北伐期间湖南等省农民运动的发展,上海、汉阳等地工人运动的深入,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在军事上表现为:黄埔军校的创立,两次东征的胜利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文献有:“北上宣言”、冯玉祥通电、北伐宣言。

人物有:张作霖、吴佩孚、曹锟、陈炯明、孙传芳、张宗昌;孙中山、澎湃、苏兆征、邓仲夏、汪精卫、冯玉祥、叶挺、周恩来、陈独秀。

军队有:直系军阀、奉系军阀、中华民国国民军、广东军阀陈炯明、北洋军阀孙传芳、北伐军、叶挺独立团、铁军、直鲁联军、中华民国国民军联军、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军、南京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

惨案有:“五卅”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

重大事件名词有:第二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去世;农民运动讲习所、五卅运动、五卅惨案、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省港大罢工、省港罢工委员会、东征陈炯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迁往武汉;直奉联合“反赤”、北伐战争、北伐方针、北伐三对象和北伐三战场;汉阳兵工厂工人总罢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一切权利归农会”;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经历了1926 年至1927年整整一年多的由渐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导致革命失败的关键性人物是蒋介石、陈独秀、汪精卫。

事件有:中山舰事件(或称三·二0事件)整理党务案、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人物有:蒋介石、张作霖、汪精卫;陈独秀、萧楚  、熊雄、李大钊。

三、本期历史的主要特点

 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有改变,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因素得到进一步壮大。这一总体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列强继续推行“以华制华”的侵华政策。北洋军阀、蒋介石先后为其代理人。中国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自由,外国垄断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受严重挫折。

2、列强召开华盛顿会议,在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幌子下,确认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中国的局面。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了更为激烈的争夺,中国政局极度混乱。

3、从中国社会矛盾上看,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但却以国内矛盾为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不是用战争的方式,而是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比较温和的形式加紧侵华,中国人民也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同盟。

列强采取这种侵华策略的原因在于:

第一、“一战”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沉重打击,各国忙于恢复和重建国内政治经济秩序。

第二、列强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经过反复争吵和争夺之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它们的矛盾,使其争夺斗争也暂时趋于缓和,这样他们在中国的争夺也不那么激烈,没有发动对中国的直接侵略战争。

第三、在苏俄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无法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第四、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欧洲事务,着眼于解决德国赔款问题、军备问题、领地问题和谋求安全保障。

 4、大革命后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逐渐转变为了人民大众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新军阀及其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矛盾。北伐战争的迅速胜利和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中国的殖民利益,采取直接出兵镇压和分化革命阵营两种方法,加紧向中国革命进攻。在分化革命陈营方面,他们把目标集中到蒋介石身上,扶持蒋介石作为侵略中国的新工具,另一方面,蒋介石为了篡夺革命领导权,实现其反革命阴谋,也积极寻找靠山,逐步加紧同帝国主义和买办豪绅阶级的勾结。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后,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完全破裂,同年秋实现了“宁汉合流”,中国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了人民大众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

5、中国人民革命在整体上依然以失败告终。

(二)帝国主义侵华的时代特征。

1、侵略目标:以政治、经济侵略为主。

1)没有发动过直接的侵华战争,采取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的侵略策略。如,在巴黎和会上拒绝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的正义要求;五四爱国运动暴发后,要求北洋军阀政府镇压学生。1923年,支持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1925年,孙中山死后支持广东军阀陈炯明两次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及广州国民政府;英国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后,英国人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当中国人民眼看就要推翻北洋旧军阀的统治的时候,他们又在中国扶植了新的代理人--蒋介石,使中国人民又陷入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仍然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

2)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继续资本输出,力图控制中国市场。1924年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中国成了列强倾销“过剩”产品的场所。

2、列强关系:既加紧争夺,又相互达成妥协,再次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

1)相互勾结:巴黎和会以“委任统治”的原则把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都转交给日本,正式承认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华盛顿会议上,日本放弃了独霸中国的地位,同意将胶州湾交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政府赎回,美国通过《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之中,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再次形成;1925年,英、日破坏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美英日指使直、奉两派军阀达成“谅解”,在共同“反赤”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分别进攻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和冯玉祥的国民军;1927年,当吴佩孚 、孙传芳失败的时候,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又出现了张作霖的奉军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达成协议共同阻挡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局面。

2)美日激烈争夺中国,美国终得优势。

3、侵略方式:

1)方式:“以华制华”、“分而治之”。

2)工具:从北洋旧军阀到国民党新军阀、由各扶一派军阀到共同扶植蒋介石。

   (三)在中国人民革命中,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各阶级经历了一个从各自为战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再到各阶级和各阶层分道扬镳的曲折发展过程。

1、国民党在多次革命失败后的孤独中走上了发动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道路。

1)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反思: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已认识以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华民国其实只是一个“假民国”,意识到以前那种依靠一派军阀打败另一派军阀的革命方式是错误的。俄国十月革命给了孙中山很大的启示,他又从五四运动在很短的时间“收绝伦之巨果”中体会到能够做到让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互相“结合者即强”的道理。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走上了依靠民众的革命道路。

2)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的转变:由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师转为了以俄为师,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提出废除清政府辱国行为这一不明确的反帝主张,但又幻想以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承认。反对北洋军阀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依靠革命群众和苏联建立联合工农群众的政党和革命武装的建议,着手改组国民党, 1924年初召开国民党“一大”,正式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孙中山认识到了加强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2、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

1)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把中国民主革命推进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前途。1921年中共在“一大”上制定了自己的第一个党纲,规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领导无产阶级以武力实行彻底的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会后在上海建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中共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的初步结合,并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二·七惨案后,党又着手指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3)中共从刚成立开始,就确立了从国情出发制定纲领和方针政策的思想路线。中共“一大”、 “二大”、 “三大”和“八·七”会议的召开可以说明。

3、大革命的兴起,把二十年代的中国人民革命推向了高潮。

1)大革命的兴起--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人民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状态走向民众的大联合,在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革命统一战线。五四运动“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在新三民主义旗帜下,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兴起,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2)国民大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第一、国共两党在革命中都认识到了建立自己武装的重要性,得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结论。

  第二、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各阶层人民积极投入国民大革命之的洪流之中,为最后攻击北洋军阀奠定了基础。原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拥护国民革命。随着孙中山的北上,以打倒军阀、召开国民会议和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人运动高潮掀起;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全国的农民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北伐战争之前,统一战线已显示出其强大的革命力量。在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广州国民政府发动了著名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领导了北伐战争。

第一、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是指导北伐战争的方针。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北伐战争的分析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各种不同态度、农民在战争中的作用、无产阶级在战争中的作用(把她视为“主要动力”)。

第三、对北伐军政治思想上的改造。

4)国民党对全国的统治基本确立,但国民大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最终归于失败。

第一、中外反动势力共谋镇压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北洋封建军阀非常恐慌,为了对付南北各地强大的革命势力,列强采取了支持北洋旧军阀,干涉和镇压国民大革命的政策,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和日本支持的奉系军阀也开始谋求建立他们之间的“统一战线”。北洋军阀统治被基本推翻后,列强又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继续推行“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这时,决心反共的蒋介石也积极寻求帝国主义的援助,于是中外反动势力迅速地勾结了起来。在此紧急关头,中共主要领导人继续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助长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蒋、汪于1927年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张作霖也在北方疯狂进行反赤活动。至此,国民党的统治初步建立起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第二、大革命的兴衰使中国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国民党由资产阶级的政党成为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革命后,国民党由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变为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的反动政党,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变成买办阶级地主阶级的政权。

5)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为中共以后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6)、军阀势力发生了重大的消长变化。经过大革命的洗礼,使一部分旧军阀被打倒;很大一部分旧军阀因革命高涨而归属于国民党旗帜之下;凭借各种机缘产生的国民党新军阀在这一阶段的末期成 了主要的反革命势力。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让位于国民党新军阀,国民党新军阀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四)、大革命末期,特别是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阶层分道扬镳,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艰难的历史时期。

1、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疯狂屠杀革命群众。

2、中间派人士、即民族资产阶级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人数众多的中间派在政治上往往摇摆不定;部分人幻想在中国走一条中间道路,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喊出了“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的口号;部分人则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3、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面对国民党新军阀屠杀政策,勇敢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四、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

1、在落后特征上,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程度进一步深化。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侵华列强携手采取“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两次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先后把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变成了他们侵略中国的工具,加紧掠夺中国利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深化。

2)实施“分而制之”的侵略策略,加紧争夺中国,其中日、美国争夺最激烈。这导致了中国国内军阀混战的加剧,北洋军阀的统治更加黑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的加深。

3)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复辟势力尚存。

2、进步因素。

1)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都有所发展,但程度有异。(2)政治方面,中国革命显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特点,实现了民众的大联合。

第一、清政府先后开展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活动,北洋军阀基本上维持了“中华民国”旗号。

第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第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深入发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未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未有丝毫的改变。

第四、思想进一步解放。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第五、中国无产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六、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大革命在中国蓬勃兴起。

3)思想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出现了一个由维新思潮到民主革命思潮,由民主革命思潮到以科学民主为主要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再由民主科学口号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不断进步的转变过程。

4)在军事方面,诞生了新型的革命军队。19245月,黄埔军校成立,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1925年,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仿效苏联红军的编制,在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与以往的中国军队相比,这是一支新型的第三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的中国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