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目录导航
[编号: ]中间路线破产的必然性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天津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分类: 高中竞赛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6:50:56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二、努力表现:重庆谈判时声援共产党;政治协商会议上与共产党团结战斗;拒绝参加伪国民大会;参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第三、失败表现:国民政府强行解散民盟等民主党派;民盟总部重新成立时决定与中共并肩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参加中共领导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部分民主党派领导被选为人民政府的领导人。

第四、中间路线破产的必然性:革命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和我党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促进了中间路线的迅速分化,大多数人愿意放弃中间路线,靠拢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对中间路线一方面进行分化瓦解,拉拢他们的右翼和一些上层分子,一方面对民主党派的左翼和下层群众进行镇压。中间路线组成人员的彻底分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软弱、政治上动摇,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打击下,又无力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对抗,中间路线因两极分化而破产。

第五、中间路线破产的启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帝国主义从来就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不容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堵塞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切可能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只有适应时代的潮流,随着人民革命前进才有光明的前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不断肃清资产阶级的政治影响。实行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才能争取资产阶级的大多数,才能争取群众,孤立敌人,坚持走革命的道路。

五、对蒋介石的评价

1、辛亥革命时期: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对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虽也做了一些错事,但总的说来,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

2、国民大革命时期: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军事骨干做了一定的工作;在平定商团叛乱、消灭陈炯明,统一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北伐战争开始后,他担任国民革命军和北伐军总司令,对战争做出过贡献;在19273月以前,基本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孙中山死后,蒋介石并不真正相信和执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异己,打击中共,逐渐变成为国民党右翼首领;19274月,他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成为革命对立面。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他实行独裁统治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倾全力于内战,对中共领导建立的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的侵略则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方针,这时的蒋介石基本上是一个否定性的人物。但这一时期,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他的内外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在西安事变后转向了联共抗日。在这一时期,全国的工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对此应予以肯定。

4、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国民党与中共重新合作,他以抗日军队的最高统帅和政府首脑的身份,指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虽也曾有过犹豫动摇和消极避战,但他始终坚持了抗战立场,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这一时期,他基本上是一个肯定性的人物。但他并没有改变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仍然坚持独裁专制统治,其过错也是比较严重的。

5、解放战争时期:他为了国民党以及他自己的独裁统治,逆历史潮流而动,发动了全面内战,结果遭到惨败,被赶出大陆,这时的他是一个完全否定的人物。

6、退距台湾时期:他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反共复国”的立场,时刻不忘“光复大陆”,其政治立场是反动的。但他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是完全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在此期间,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在特殊环境下,使台湾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也是不应否定的。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