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孙中山: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发动和组织了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的护国运动;发表《讨逆宣言》反对张勋复辟;两次发起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南京临时政府在经济方面制订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令和措施。
⑵、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提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三大条件,到1952年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的恢复。之后,又领导全国人民有效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⑶、邓小平: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后又领导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取得的两大成果。
1、成果: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进行“工农武装割剧”,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后又提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主张,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后又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样,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认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开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伟大的党。
3、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继承关系
(1)在思想路线上有继承关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中国革命从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统治下拯救出来,走上正确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领导党和国家从机会主义和“左”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在道路的选择上具有继承性: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实际上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改革首先从农村内开始,在农村取得极大成功后才推向城市的。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催逼着城市经济的转机变型,这种独特的改革道路也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正如中国革命从农村开始,但最终胜利也必须依赖城市国营经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换。
(3)对统一战线法宝的运用上具有继承性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不仅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起了重要作用。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推进了统一战线,如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爱国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思想等。
十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过程。
1、第一次:1840年,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英国等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妥协投降,不断割地赔款,出卖主权,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自然经济开始破产,中国近代史也由此开始。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1949年,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和接收帝国主义企业,农民和工人在经济上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各种经济形式并存,政治上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3、第三次: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开始。1953年,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社会主义方向。到1956 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经济成分中,国营、集体和公私合营已占93%,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