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期中国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共与时具进,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目标,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1、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完成拨乱反正、实现伟大转折的四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拨乱反正,调整国民经济,推行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在许多重大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到1982年,基本实现了历史性转折,1985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二十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的巨大成功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为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界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性。平息了1989年政治风波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清算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4、中共“十四大”,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这一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被概括为“邓小平理论”。
(三)诞生了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1)酝酿:1975年,邓小平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针对“文革”错误,着手进行整顿,大力发展经济,力求社会稳定。这些基本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酝酿。
(2)开始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逐步发展:1978年——1982年,进行了全面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迈开步伐,主要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开始形成中国特色。
(4)进一步发展:1982年——1987年,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5)走向成熟: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要点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要照搬外国模式。
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明确了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上,强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上,强调改革也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五、对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认识上,强调利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有利国际环境。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质量)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步骤上,提出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
第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
第九、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上,强调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十、在完成统一的途径上,强调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