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历史——>>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重庆页面)
历史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2--新航道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重庆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必修一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标准实验版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7:46:46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义和团兴起: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直接原因:洋教活动猖狂
标志:1898年赵三多  口号分析:“扶清灭洋”——反映民族矛盾为最主要矛盾,朴素爱国意识。“扶清”——有利争取官军,但易放松对清警惕。“灭洋”——能动员民众反帝,但带有笼统排外(说明对帝国主义没有科学认识)  袁世凯在山东对义和团镇压。
2、1900年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高潮;清改镇压为“招抚”:目的——企图控制利用
3、八国联军侵华:1900,英法德意  俄日奥美  廊坊、杨村;天津—聂士诚阵亡(都统衙门)北京—义和团抗击:东交民巷、西什库教堂。(联军司令部)
4、1901《辛丑条约》八国加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内容:(1)赔款(最多)(2)“使馆界”——“国中之国”“太上皇”(3)“拆炮台”、驻兵——武装监督清政府(4)严禁反帝——最能反映清沦为列强工具。(5)外务部——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标志(6)修商约——便于资本输出。  危害: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5、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加深双半社会程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以下简称前者)和义和团运动(以下简称后者)的异同点:

答案:同:(1)背景:列强侵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参加力量和斗争形式:农民阶级;武装斗争(3)斗争规模:声势浩大,发展迅猛(4)历史作用:均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5)失败原因和教训:主观——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镇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胜利。  异:(1)组织领导水平:前者有统一领导、革命纲领、建立政权;而后者没有。(2)斗争目标和性质:前者始终反封建斗争,同时抗击外国侵略者,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后者斗争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是反帝农民爱国运动。(3)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前者领袖主张与外国通商,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后者则笼统排外。

第三章  第二节  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1、同盟会成立条件:可能性(1)革命思想传播(2)革命团体建立(3)各地革命活动开展必要性:各革命团体分散起义失败。
2、成立概况:1905年东京  三个团体(兴、华、光)组成  孙中山为总理《民报》机关报
3、同盟会纲领
4、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见前)
5、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刘道一)——第一次大规模起义;秋瑾(浙)徐锡麟(皖);孙中山、黄兴——镇南关;1911孙中山、赵声、黄兴(直接领导)——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起义失败共同原因——未发动人民(反映资产阶级软弱性)

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1、武昌起义发生成功原因:(1)革命党骨干(2)群众基础(3)文学社、共进会在湖北新军的工作(4)革命党人的主动精神——最主要原因。
2、武昌起义:1911、10、10  熊秉坤、金兆龙  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联合政权)黎元洪为都督——当时革命党人的最大失误  革命政权潜伏失败危机——立宪派、旧官僚控制大部分政权


第四节  中华民国成立
1、帝国主义“严守中立”:原因——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实际——扶植袁世凯为新代理人。目的——维护在华利益。“南北和谈”代表:南方——伍廷芳;北方——唐绍仪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  孙中山为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五色旗为国旗。
民国纪年(问公元多少年是民国几年时,则用减1911得出。如问1917年为民国几年时,则为1917-1911=6年,反之则为加1911)  性质: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颁布  参议院制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规定实行内阁制  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
4、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原因:(1)帝国主义的帮助(帝对南京临时政府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2)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3)袁世凯权术和阴谋(4)孙中山妥协退让。  标志: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5、辛亥革命功绩:性质: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制度>)(不能说推翻封建制度或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2)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为资本主义发展客观创造条件。(4)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6、失败原因:(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如纲领不彻底;政党不坚强;没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没有发动人民)。(2)客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有实力和耍阴谋。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失败的实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原因。对此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态度和反映如何?你从中有何认识?  答案:原因:帝国主义侵略、清政府反动统治。态度(反映)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进行反帝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地主阶级:镇压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进行自救运动。认识: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最凶恶的敌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资产阶级,还是地主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

第四章  第一节  袁世凯的统治
1、袁世凯专权:(1)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2)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2、二次革命(1913年):(1)背景: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目的:组成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权力。(辛亥革命后初期,革命派主要进行议会斗争)—袁刺宋(暴露袁世凯专制独裁,镇压革命的真面目)
(2)概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江西湖口)政党——国民党领导。(3)失败:主观——国民党力量涣散;客观——北洋军强大。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袁世凯称帝:开始步伐——镇压二次革命后,强当大总统;过程:1913年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代之《中华民国约法》(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暴露他想当皇帝野心——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底,改民国为帝国——1916年当皇帝。
4、袁世凯出卖国家主权: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1915年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五九国耻)
5、护国运动(1915—1916年):1915年孙中山《讨袁宣言》,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领导人:孙中山、蔡锷、李烈钧、唐继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袁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终失败——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完成。

回答下列有关北洋军阀统治方面的问题:(1)袁世凯为什么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说它失败,实质指什么?(3)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统治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立宪派、旧官僚的进攻;袁世凯掌握实权,玩弄权术。(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对内专制独裁、镇压革命;对外出卖主权,投靠列强。(3)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说明:反对称帝胜利,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未能改变中国现状,说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革命派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2)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原因。(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扩大市场)(4)“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
2、概况:(1)时间:一战期间(2)发展最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均属于轻工业方面(3)当时并存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4)代表:张謇、周学熙(“南张北周”)、荣宗敬、荣德生  (5)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A、轻工业较快,重工业无从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C、与封建经济相比,仍处劣势         D、时间矩暂
3、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答案:潮流:民主共和: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代表资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制掀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实业救国:张謇、周学熙等倡导实业,投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等提倡民主和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封建思想文化,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社会主义:李大钊等人在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关系:(一)互相促进关系: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是新文化运动兴趣;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二)影响深远:为中国由旧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答案:线索:(1)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外商企业(设船坞和工厂)。(2)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19世纪六七十代起,在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4)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但处境艰难。(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2)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原因。(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扩大市场)(4)“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