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标志:1938年秋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同时表明日本速决战企图破产
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1)日本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2)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从中国方面看:(1)正面战场连续溃败;(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壮大
3、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前以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军事打击为辅(前军事进攻为主) 影响:汪精卫公开投敌(38年底)建立南京汉奸政权(4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政策开始反对;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影响:造成抗日根据地困难。
二、日本在沦区的统治:
1、经济掠夺:政策(策略)——以战养战;总方针——把沦陷区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表现:(1)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2)掠夺劳动力;(3)“统制”工矿交通运输业 目的:原料基地、战争需要、利润。 (4)金融方面:抢占金银、现款;开设银行;苛捐杂税。 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残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3、殖民统治:政策(策略)——以华制华;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诱降政策(2)根本原因——蒋介石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劝降政策
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说明其政策重心由对外开放抗日为主转为对内反共为主——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路线。
3、政策两面性:对日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对共想反共又不敢决裂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的交织
二、内外政策表现:
1、对日本侵略:(1)政策(路线)消极抗日;(2)事件:1940年枣宜战役——张自忠牺牲(被周恩来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主要原因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称之为“大陆交通线战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军)
(3)影响:造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1)政策(路线)积极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说明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决裂):叶挺被扣、项英牺牲——中共回击:政治上揭露;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说明中共已经成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说明中共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3)影响: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着统一战线。
3、对国统区:(1)政治上独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2)经济上掠夺: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澎胀。
外交成就:1943年废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
第四节 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坚持抗战
(一)军事:1、百团大战:(1)目的:振奋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好转(最主要)(2)概况:1940年 华北 八路军——彭德怀指挥 (3)意义:略
2、反“扫荡”斗争:方针:游击战为主; 战术(略) 蒙古游击队、回民支队
(二)根据地建设:1、政治上:“三三制”原则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2、经济上:(1)土地政策:依据: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租息。实质:限制封建剥削;意义:有利于农民生产、抗日和团结地主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2)大生产运动:359旅(南泥湾)——物质基础;3、思想上:延安整风运动——最具深远影响的措施:性质: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内容: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意义:清算“左”的和右的错误(王明错误思想彻底肃清);党空前团结和统一;为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二、中共“七大”:1、背景:……胜利前夕 2、中心议题:争取抗战胜利和建立新民主义国家; 3、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党的任务:……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义国家;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 4、意义:……革命胜利作思想准备。
三、抗战胜利:
1、胜利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2、加速日本投降事件:苏对日作战;美投掷原子弹;中国大反攻
3、胜利原因:(1)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2)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海外华侨、世界人民的支持
4、胜利意义: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看到提高。
第三章 人民解放战争(1945、8~1949、9)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背景:1、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目的——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3、蒋介石坚持内战独裁方针:根本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二)斗争:重庆谈判(45、8~10):1、背景:(1)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电邀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主要原因:内战未准备好;另外顾及舆论压力)(2)中共应邀目的:争取国内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结果:《双十协定》签定(内容要点:避免内战、要求国民党实行“宪政”、召开政协、保证人民民主自由权利)。 重庆政协:(46年初)争论最激烈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
二、内战爆发:(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46年夏~47.6)(一)标志:1946年夏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 (二)战略防御(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46年夏~74年6月)1、粉碎敌人全面进攻:(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依据:不得人心;(2)我军战术:作战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作战方法——运动战为主。 2、粉碎敌人重点进攻:陕北:西北解放军——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战役;山东:华东解放军——孟良崮战役(全歼74师)
第三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战略反攻(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47.6~48.8):(一)条件: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我军开始占据主动 (2)方针:举行全国性反攻。外线作战(在国统区)为主,内线作战(解放区)为次。 (3)主攻方向:中原——原因:敌人薄弱(主要原因);敌人中心区域(威慑南京、武汉)(4)概况:外线作战——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大别山(建立鄂豫皖根据地)——揭开战略反攻序幕;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一部——建立豫陕鄂根据地;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建立豫皖苏根据地。 内线作战:华北——聂荣臻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晋冀鲁豫连成一片;东北——林彪、罗荣桓;西北——彭德怀、贺龙收复延安。 (5)意义: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国民党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指的是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二、战略决战(48.9~49.1):(一)时机成熟:敌我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重点收缩。(二)概况——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东北(林、罗)锦州—长春—沈阳。2、淮海战役(徐州为中心)—中原、华东解放军 首歼黄伯韬,其歼黄维,再歼杜聿明——歼敌最多。3、平津战役(东北、华北—聂)北平和平解放。(三)意义:(战果)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四)胜利原因:1、党的正确领导;2、解放军英勇作战;3、人民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说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1、背景:三大战役胜利,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2、内容:(1)(最重要)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中心;(2)总任务: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3)提出促进全国胜利方针和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4)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原因:中国即将成为执政党。 3、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二)国共和谈:1、1949年元旦蒋介石“求和”声明——目的:作缓兵之计;2、李宗仁代总统,表示和谈——目的:企图划江而治。3、1949年4月北平和谈:国民党——张治中;共产党——周恩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假和谈被彻底揭穿)
(三)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始,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命令,渡江战役开始(江阴至湖口),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覆灭。解放战争胜利标志——新中国成立。
二、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一)客观原因——从国民党方面看: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3、贪官横行、统治腐败;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二)主观(主要)原因:1、中共正确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胜利三大法宝——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