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苏共“二十大”:中共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但也由此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经验,探索符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成功与失误并存
一、探索过程
(一)中共八大
背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基本解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召开:1956年北京
内容:分析主要矛盾变化──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
总任务:团结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的主题)
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是制定总任务与建设方针的依据)
(二)整风运动与反右扩大化
1、整风运动
背景: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反映出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目的:学会处理矛盾,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中共已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执政党地位,有些干部容易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处理问题,犯官僚主义的错误)
2、反右扩大化
背景:极少数右派进攻(说明反右是必要的)社会主义改造侵犯了资本家的切身利益,引起他们的敌视,趁机发起进攻)
表现:反右派运动扩大,错划大批右派
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连续犯错误的根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损失
(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我党以后不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目的: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内容:八大二次会议“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评价:反映了改变我国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2、“大跃进”
表现: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大炼钢铁,违背八大方针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戴河会议:“一大二公”
特征:共产风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损害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评价: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但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四)反右倾(1959年)
1、概况:庐山会议纠“左”───彭德怀上书───“反右倾”(八届八中全会)
2、影响: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民主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中断了纠“左”的进程
(五)“左”倾错误纠正
1、背景: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自然灾难;苏联)
2、措施: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教训;平反
3、影响: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
二、十年建设的成就
工业:钢铁、石油、电力
交通运输:兰新、包兰铁路
尖端科技:原子弹、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劳模:王进喜、雷锋
第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一、文革的发动
1、背景:根本原因──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重要原因──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局势的错误估计
直接原因──林彪、江青反革命的推动和利用
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导火线: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吴晗)
4、 全面发动:中共中央两次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二、“全面夺权”和“二月抗争”
1、“全面夺权”:实质是造反派夺权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在徘徊中前进
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
②党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 ③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2)邓小平的整顿
①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③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目的: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②结果:肯定;否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意义:打破个人崇拜;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概况
(1)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
(2)主要内容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④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冤假错案
3、历史意义
(1)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思想路线与组织路线的转折)
(2)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1)“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了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党还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些冤假错案,其中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是为1957年错划的右派分子平反。
2.《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这一决议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获得通过,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1.关于“两个凡是”
出台背景:随着批判“四人帮”运动的深入,全国人民要求纠“左”呼声增高,并要求邓小平复出。
主要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阻挠邓小平复出;
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坚持“文革”错误、维护个人地位
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危害: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阻挠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纠正。
2.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认识及变化的原因
认识:①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共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而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逐渐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③十一届二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原因: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逐步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毛泽东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②1957年,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最终作出了错误的决策。③“文革”结束后,党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革”的教训。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