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中国近现代探索史的阶段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节: 第四课 草原人家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8:02:2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1840年鸦片战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本阶段探索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①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本阶段探索的主体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要是学习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包括鸦片战争期间新思潮的萌发和洋务运动。
  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本阶段探索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主要内容是仿效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包括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前期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后期性质有所转变,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探索适合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学说同中国民主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建立统一战线,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过程。
  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变革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②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至今:本阶段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社会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探索的方案及其实践效果:
  1.地主阶级:
  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等地主阶级开明人士在反击外来侵略的同时,开始了对西方“长技”的探求,促成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其指导思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点主要在西方先进的科技(主要是军事科技)和介绍西方的史地知识与某些政治事物。新思潮揭开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真理的序幕。但这些先进人物倡导新知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还很肤浅和模糊,有些甚至是歪曲,其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基本属于西方文明的皮毛,而且其主张基本没有落实。
  ②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为挽救清王朝统治而发动的一场“自强”运动。其重点在军事、外交、机器制造技艺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某些文教事业。对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认识方面,他们较前人有所长进,但出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能,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企图把近代西方的技术--“用”和中国的封建专制--“体”相结合,使“用”为“体”服务,其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对外国经济势力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2.农民阶级: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扶清灭洋”口号的分析,均可以反映出单纯从农民阶级的角度出发提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是缺乏理性、科学性的。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洪仁玕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内政,写出了著名的《资政新篇》,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表达了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愿望。该方案出现在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先进事物已在中国开始出现,因此它的问世具有必然性。同时,由于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新的经济成份和阶级力量,该纲领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洪仁玕的个人实践活动,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相差甚远,因此它的产生又具有偶然性。当时的中国缺乏落实这个纲领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其设想不能实行。
  例题:1994年高考试题: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答案:C
  解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洋务运动的目的、作用及特点的分析。考生既应凭借对其作用的记忆而从反面排除A、B、D三项,更应该从正面理解“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确切含义,即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再结合对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中学”和“西学”概念的准确把握,将答案选出。
中国近代社会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探索的方案及其实践效果:
  1.民族资产阶级:
  ①早期维新派: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早期维新思想也应运而生。以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批进步人士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主张振兴工商业,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早期维新派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主张,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行动。
  ②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但在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就出现了政治倾向的分歧。维新派和革命派几乎同时出现,当时维新派的活动条件较为有利。
  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维新思想有了新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比较全面、系统地发展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把抵抗侵略挽救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从而为维新变法运动莫定了理论基础,也含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意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这是90年代维新思想出现的新特点,但也暴露出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理论上的不成熟。他们同顽固派展开了一场论战,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为具有很大声势的政治运动。1898年,光绪帝任命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要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由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仍存在依赖性,这就注定了维新派在政治运动中的软弱妥协:没有反帝要求;反封建也不彻底,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严重脱离群众,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最终不能摆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剧命运。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的情形下,为挽救民族危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力图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改造中国。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以美、法两国的民主制度为政治理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三民主义学说,并通过同保皇派的论战与其划清了界限,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
  ④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20世纪早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当时北洋军阀所掀起的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则以“民主”和“科学”为号召,掀起了一场强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大大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又注入了新内容,李大钊等人开始在中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为中国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2.无产阶级: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近代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方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人民群众客观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辩证地将此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例题:1998年普通高考第11题: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答案:D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戊戌变法历史功绩的准确理解和评价能力。戊戌变法有多方面的作用,而审题关键在于题干中“突出”一词的理解。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推动政治改革,未达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但由于该运动的失败,因此在这几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其思想理论,并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在思想领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不会随着变法的失败而被抹杀。因此应选B项。
中国近代存在的经济成份:
  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成份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近代以来开始逐步解体,但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的农村地区仍占主要地位。
  自然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对称,指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即每一个生产者不仅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而且可以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其基本特点即“自给自足”,这里的“足”并非富足,而是基本满足的含义。这种经济形态生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因循守旧,是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自然经济是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 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因此决定了中国近代要富强必须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以船坞、工厂为主要形式。甲午中日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外商企业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对华资本输出,投资设厂也进入高潮,此后只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所放松。建国初期,被人民政府以各种形式接收。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机器生产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所 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它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且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源以及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
  开办企业是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使中国的资源被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严重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是加剧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它在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技术、机器乃至企业管理,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它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击、瓦解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一定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洋务派企业: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和“求富”旗号下,兴办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但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战后逐渐趋于没落。
  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些进步人士探索富国强兵之路的产物。其军事工 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而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