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世界近现代史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节: 第四课 草原人家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8:02:57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近现代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的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技术革新过程。它首先发生于英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前提。英国的海上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可能。而英国海内外市场的扩大,又成为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然后促使采矿、冶金、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机器使用。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其它国家和地区扩展。自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英、法、美、德、俄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经历了一次飞跃。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工业生产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随着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展开,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经济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它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进展的速度和深度因各国具体历史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别。英国因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最为充分,所以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上半期最早完成。这就奠定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经济优势。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世界工业总产值的近40%,向各国供应工业品和机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法、美等国与英国拥有一些相同的条件,故受工业化的影响较早。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革命开展相对较晚。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导致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国际工人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大历史潮流。或称为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三大倾向。
  19世纪70年代,西方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宣告结束,东方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还未兴起。世界上基本没有大的革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孕育在这个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大发展,一系列重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促成了新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又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要求了。
  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从而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逐步超过轻工业成为国家最主要的工业生产部门。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促成生产关系的变化,产品结构的复杂化,设备的更新,资金的需求等都要求生产规模必须扩大,设备与资金更加集中。于是垄断组织应运而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逐渐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这样,以科技为基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出现。这表明了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经定型。尽管此后又出现了诸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等,但在基本形式上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由于各国生产的集中程度和其它历史条件的差异,各自的垄断组织发展的速度、程度和形式也有所不同。美、德两国的垄断程度较高,美国更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而英、法两国的垄断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进一步加剧,美、德超过英、法,日本崛起为亚洲强国,而俄国仍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科技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是由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求的结果。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例题:1993年普通高考第44题: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并据此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答案:工业革命的后果,首先是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使资本主义力量增强;其次是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最后是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特别是形成了无产阶级。(4分)
  19世纪70年代之前的三股进步历史潮流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6分)
  三股历史潮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废除农奴制;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 美国内战; 日本的明治维新。(1分)(答出两件即可得分)
  民族解放运动:爪哇人民起义;阿富汗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起义。(1分)(答出两件即可得分)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18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建立。(1分)(答出两件即可得分)
  解题分析:本题属于“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简述工业革命的后果,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第二问要求考生根据工业革命的后果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三股进步历史潮流。重点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和从宏观上把握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趋势的能力。解答这一问必须把三股“潮流”概括为三组历史概念(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才行。答案要求极为精炼、准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应视为其先声,而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则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仅爆发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一方面该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物质前提,另一方面旧的社会体制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造成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较为单一,即推翻本国、本地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有社会秩序(在英、法表现为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在北美表现为英国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此外并不肩负其它任务(如解放劳动人民)。
  由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就并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国际环境的原因,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具有曲折多变的特点。例如:英国革命有过几次反复,法国革命则更为明显,美国独立战争也经历了先挫折后胜利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般说来,在革命的第一阶段,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所追求的目标大体均己实现,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出于封建势力的反扑以及外来势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才有可能巩固既得的成果。当此任务完成时,这些超出革命预期目的的步骤也就失去了存在了理由,就必须在退回到成熟的起点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从阶级关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领导者多是大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人民群众是资产阶级的同盟军,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有一致的斗争目标,但却有不同的斗争目的。当革命需要向前发展时,掌权的大资产阶级就开始不能适应要求。此时主要的推动力量是下层群众和革命阵营中更激进的派别。而最终革命成果得以巩固和维护时,大资产阶级又会重新执政。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掌握掌权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但政权组织形式有所区别,如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体制,而美国则较早地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而革命成功后,充其量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当本阶段接近终结时,世界上仅有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荷兰、英国、美国、法国),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处于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后的社会形态中,资本主义远未形成世界体系。这归根结蒂是由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将封建制度彻底废除,不足以改造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
  同时,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从时空观念上讲相去甚远,但相互间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美、法两国的革命树立了榜样,而美、法两国革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例题:1997年普通高考第19题: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现这一性质的是:
  A.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
  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方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答案:B
  解题分析:本题有相当难度,旨在考查考生对“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特别要注意“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这一论断。该题的四个选项均可从不同角度说明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但要求回答的是“最”能体现性质的选项。一切资产阶级革命,无论最终确立何种类型的政体,是否处死国王,均不重要。重要性在于是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是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即是否对社会进行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造。可见,C、D两项并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必须完成的任务,而A项单纯强调武装斗争的方式不能体现“资产阶级”这一性质,而B项涉及到对土地问题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内容,因此应选该项。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发展趋势:
  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出于资产阶级尚未完成反封建任务,而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尚未建立起来,资产阶级的统治手段还带有很浓厚的封建色彩,高压政策经常使用。在经济上,资产阶级又以榨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要剥削方式,手段相当残暴,工人阶级的状况极为悲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较为尖锐。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职能进一步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国家职能作用越来越大,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调节作用。国家机器的强化固然有助于资产阶级镇压劳动人民,但更有利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调整社会关系。国家从过去的自由放任政策过渡到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给予工人阶级一定的政治权利、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来缓和矛盾,稳定政治局势。从而也使政治民主化的程度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日益成熟,社会矛盾渐趋缓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愈加巩固。
  出于各国的国情及历史原因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两种 不同的类型。这是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重要体现之一。英、法、美等国家基本走上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其特征为比较促全的议会制、发达的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这是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的基本模式。而俄、德、日等国则呈现出专制主义的特点。
  “一战”后初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困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也发生了某些变化。首先,各国都加大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力度,国家职能进一步扩大。一些坚持自由竞争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社会政治集团,在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大下降。如英国的自由党逐渐丧失了执政党的地位。有的国家甚至不得不借助建立极权政治来恢复统治秩序,如意大利法西斯的上台。其次,面对革命高潮,各国资产阶级政府均采取镇压政策,从而使战后兴起的世界革命高潮走向低潮。
  1929-1933年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一次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震荡。在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采用议会民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危机,从而使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开始了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而德、意、日等国则完全抛弃民主,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