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目录导航
[编号: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分类: 初中竞赛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8:08:3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历史阶段特征:
1.国民党顽固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政治上:日益独立;经济上:日趋崩溃;军事上:节节,其统治迅速走向覆亡。
2.经过24提锻炼的中共完全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斗争的规律和艺术,将人民解放战争迅速推向胜利。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趋向彻底胜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国扶植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是本时期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具体而鲜明的表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走向灭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1)国际形势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合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巩固发展
B.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向全球扩张
(2)国际形势
A.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扶蒋反共是美国对华基本政策
C.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
D.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与民主
2.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重庆谈判
谈判前  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    中共:提出三大口号;派出谈判代表
谈判:时间、成果与不足、意义
2)政协会议:召开时间与地点、斗争焦点、成果、意义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内战的全面爆发的标志
2.战略防御阶段
(1)全面进攻:A.国民党的优势;B.中共正确的战略战术;C.结果
(2)重点进攻:A.国民党进攻方向;B.两个战场的重要战役;C.结果
(3)国统区危机四伏:①政治危机:对内独裁

正在读取此图片的详细信息,请稍候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查看图片详细信息

正在读取此图片的详细信息,请稍候 ...




(2)概况:三大战役与战果
(3)意义
(4)胜利原因:A.党的正确领导;B.战士的英勇奋战;C.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D.国统区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配合,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5.解放战争的胜利
*(1)1949年元旦,蒋介石“求和”声明与被迫下台,退居幕后指挥
(2)毛泽东发出口号“将革命进行到底”
(3)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工作重心、方针、总任务、党建工作;意义
(4)1949年4月的国共北平和谈,彻底揭穿其假和谈骗局。与1945年8月重庆谈判的比较(背景、举行、双方地位实力对比、内容、结果、意义)
1949年4月21日举行渡口战役
(5)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南方国内政府的覆灭
   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三、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迅速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1)政治孤立,失去民心;(2)经济崩溃,物价暴涨;(3)军队厌战,气势低落;(4)贪官横行,统治腐败;(5)外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中共方面:(1)党的领导:正确思想与正确道路;人民支持;人民军队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具体而言,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和全国人民(解放区、国统区)人民的大力支援,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用史实加以说明)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三条主要线索
1.帝国主义侵华活动加剧和在华统治走向终结:日、美曾一度先后控制中国,但是终失败
2.南京国民政府经统治的确立和走向覆灭:(1)确立:1927年4月18日建立;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2)内政外交:代表反动势力,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靠;(3)经济掠夺与状况:官僚资本膨胀;社会经济殘破不堪;(4)覆灭
3.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向胜利:五基本经验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横空出世,有其深厚的渊源: 第一、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