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近代前期文化的特点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学科: 历史
分类: 小学自主招生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8 18:08:52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近代前期文化是以救亡图存为主要内容,这是近代文化的时代特点。
(2)近代前期文化由初期的模仿西方科技开始到后来逐渐领悟到西文制度的重要。其实质是由模糊到清晣、由表及里追求科学与民主的过程。总主来说,追求科学与民主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流。
(3)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的演 与发展是在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和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进行的。随着西方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也源源东渐。中国人对此由全部排斥到逐步区别对待并吸取营养,使中国近代文化无处不是新与旧,中与西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动”的特点。
(4)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变化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也决定了不会太深入,不会在本质上出现更大的飞跃。
2.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1)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始终是围绕着救亡图存而进行的,充满着爱国精神。
(2)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始终是以向西方学习为主题
(3)从程度上看,中外文化交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由 物到伦理,从表层一步步走向核心,从鸦片战争时的坚船利炮到洋务运动时期的工艺 致,从甲午战争后的法政哲学再到五四时期的伦理意识,西方文化不断由浅入深,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导致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启蒙和建立。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改良和革命运动交替出现。
(4)从鸦片战争到马克思主义传入近百年间,欧风美雨竟相涌入,但始终未能在中国形成成就,系统的近代文化体系。其原因有:是由于封建文化根深蒂固阻力很大;二是近代中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传播西方文化的主体力量资产阶级十分薄弱。
3.近代思想发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第一阶段是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科技,引导中国看世界,面对现实。
(2)第二阶段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
(3)第三阶段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期间,维新派和革命派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4)第四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5)但各个阶段的学习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中国现代史复习?知识梳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现代化历史的进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逐步巩固的历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和曲折发展的历史,也是具有中国特别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并日臻成熟的历史。
第一单元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诞生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它的基本特征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克服困难,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一方面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
(一)新中国成立,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时期(1949-1952年)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与国际背景(4条)
2.经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参加者、确定国名、《共同纲领》(内容、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员、定首都、国旗、国歌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内容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意义:国内;国际
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
1.背景
(1)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残余军队与特务、匪徒的破坏
(2)国民经济面临崩溃:不法资本家猖狂进攻
(3)国际上:
A、以美为首的决定因素主义对华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禁运,军事包围,企图扼杀新中国
B、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