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天子继任为天子(大宗:嫡长子)分封为诸侯(小宗:余子)继任为诸侯(大宗:嫡长子)分封为卿大夫(小宗:余子)卿大夫(子继任为)分封为士(小宗:余子)
材料二
西周编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如何?
(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与维系纽带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答案:(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2)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纽带是父系血缘关系。
(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1.周朝时,礼乐征伐出自天子,但春秋时期诸侯纷纷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争霸称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君相继称王。这一过程本质上反映的是( )
A.周王权式微 B.宗法制不符合实际
C.思想的解放 D.诸侯突破周礼约束
答案:A
解析:从“礼乐征伐出自天子”到“尊王攘夷”、战国七雄纷纷称王体现的是诸侯对自己政治地位的突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遭削弱。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思想的解放并非材料中现象的本质,C项错误;D项为现象,非本质。
2.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3.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答案:C
解析:根本原因即是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D三项都是秦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应是C。
4.“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这段话表明班固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
答案:D
解析:秦朝统一,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渴望统一安定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