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政府拥有了最高决策权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安徽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节: 第二课 汉唐盛世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9 17:59:41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8.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该学者意在说明(  )

A.皇权得到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高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皇帝是政府中的一员,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三省六部的制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皇权受到了制约而不是得到强化;最高决策权实际上仍掌握在皇帝手中,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9.《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分掌军权与财权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枢密院设立后,主管军事,中书门下则只管行政,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动。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使、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和兵权。因此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材料信息判断应该是宋朝。秦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西汉是内外朝制,唐是三省六部制。故符合题意的是D

11.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推举孝廉受到贵戚人情的干扰,这体现了察举制的弊端,故选C项。A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材料说明察举制下品评人物受到了人情的干扰;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D项错误。

1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 保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

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与史实不符;中国古代不重视科学研究,且科考以儒家经文为主要内容,错误。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

1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答案:(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

(2)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3)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4)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5)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唐笔记小说集《隋唐嘉话》

材料二 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旧唐书》记载,太宗发现有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太宗最终被迫收回成命。

(1)“太宗怀鹞的故事反映出唐代初年的什么政治风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政治风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初的何种政治制度?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结局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指出唐初的君权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并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答案:(1)虚怀纳谏,政治开明。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唐朝建立,注重吸取隋亡教训。

(2)三省制度。

(3)皇权与法权之间的冲突。结局:皇权让步,法权占据上风。

(4)受到大臣和法律两方面的制约。我国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至高无上的专制皇权。唐初的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主要是唐初统治者的开明造成的,这并未改变唐代君主专制统治的本质。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