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某网友在网帖《帝制的崩溃,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纸制枷锁”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
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内阁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总理副署以后方能生效,这些规定无疑对袁世凯的独裁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答案为B。
5.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原因是( )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
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
C.彰显中华儿女共同的民族诉求
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
答案:A
解析: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原因是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
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与美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确定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答案:A
解析: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国,贯彻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中华民国被誉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正是因为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7.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过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这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 )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议会的政治实践
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是议会的政治实践,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政体,A项错误;C项是在1911年12月;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错误。
8.一些老照片往往能准确、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原貌,右面老照片拍摄的是在上海英租界南北议和的情景。以下对此情景解说正确的是( )
A.南北议和是孙中山对清政府妥协的产物
B.北洋军阀袁世凯拥有相对强大的优势
C.支持孙中山的主要是革命派和立宪派
D.革命党和清政府对议和的结果都满意
答案:B
解析:南北议和过程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做了让步,但其前提是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由此可知A、D两项错误,排除;立宪派和旧官僚攻击革命党人,与孙中山对立,C项错误,排除。袁世凯手握重兵同时又有列强的支持,所以选B项。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
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
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难度较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用法律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故A不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一些权利,强调主权在民的原则,故B、C说法不正确。
10.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C项本身说法有误,排除;D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在建立初期以及中期对中国历史进程主要起推动作用。
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建立民主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A
解析:B、D两项明显可排除;五色旗的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的是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可排除C项。五色旗取代龙旗,是反封建专制的表现,选A项。
1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答案:B
解析:关键信息是“磕头”“思考问题”“走路”。在封建社会中,“磕头”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而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和自由平等的社会。故学者之意为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人“磕头”的思维,觉醒了中国人的民主精神、自由平等意识等。故选B。其他三项都不是材料的主要强调之意。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3)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1)主权在民原则。
(2)确认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原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3)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
(4)实行责任内阁制。
(5)以法律的形式否定封建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2)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答案:(1)创立了革命团体,如兴中会,进行革命宣传;成立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两百多年的清朝统治;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原因: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革命纲领的不彻底。表现: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