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答案:A
解析:“民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文化大革命”时期却曲解了民主的含义,将“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根本,被少数人错误地利用,打击大批党政机关及各级领导人和各界人士,是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2.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和重要凭证。下图为某结婚证的正反两面,它( )
①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②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说明知识分子受到批判和打击 ④带有典型的时代印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由图片中的时间信息“一九七二年”可知,此证颁发于“文化大革命”时期,①正确;图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带有时代印记,②④正确;③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为B。
3.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答案:D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
4.“文革”后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表明( )
A.要建设“有法可依”的法律体系
B.要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要营造“执法必严”的执法氛围
D.要增强“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答案:A
解析:材料“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表明当时的迫切任务是要制定法律,所以A项正确;由“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可知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
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话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
答案:D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的话突出表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上。B、C两项是在立法完备后要加强的工作。A项在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
6.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D
解析:注意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割资本主义尾巴”“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前者是“文革”时期的特色语言,后者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特色语言。
7.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答案:A
解析:由宪法内容可知,它强调的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保护,因而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8.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二百三十多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D.促进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限制“1978年至1992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排除A项;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排除C项;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答案为D。
9.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
①“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 ②“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③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④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还回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是“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盛行的表现,而朱德所说的“迟早还是要还的嘛”表明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故①③正确;②与题干所述事实无关,④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②④。答案为B项。
10.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
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
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恢复刘少奇同志的名誉体现了中共有错必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项符合题意。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项与材料中的“1980年”不符。拨乱反正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并未结束,排除C、D两项。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国农村,村民依法享有自治权,民主选举出村民委员会管理集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事务进行指导而非领导。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村民自治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普遍性
B.村级民主选举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C.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D.村民自治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改革开放后得到恢复
答案:A
解析:本题B项是错误的,我国村级民主是直接民主,而非借鉴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间接民主;C项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D项是错误的,我国村民自治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
1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答案:B
解析: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不选C、D两项。城镇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开始得早,故A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分工流程图(如图)。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文革”期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斗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愤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1)在中国最早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是什么文件?这一文件规定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与材料一的政治体制有何相似性和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上讲,“黑暗”与“光明”分别指什么?此材料表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什么愿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刘少奇当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为维护自己权利的依据?刘少奇面临的这种问题何时开始出现重大转机?
(4)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你有何认识?
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或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相似性: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本质区别:三省六部制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与皇权,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要通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来限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黑暗,指封建专制制度;光明,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希望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转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拨乱反正。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和外国政治体制的合理部分;实现政治民主化是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始终追求的目标。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3)依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斗争和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创新:既借鉴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又坚持独立自主道路。
(4)认识: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相适应。
解析:第(1)问主要原因从材料中内外两方面因素归纳概括;回答斗争和探索时注意时间限制;“近代前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第(2)问注意问题中的要求“有自己特点”,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第(3)问分析特点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回答“创新”时注意结合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建设回答;第(4)问可从民主政治的前提、趋势、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