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的“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可知是指1919年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故B项正确。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五四运动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也不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排除C。1919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6月20日”“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51.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 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 “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是对民权主义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A。 “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都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属于发展,排除B。“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是对“耕者有其田”的发展,反映了民生主义保证农民和无产者利益的主张,是其进步性所在,C项正确。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做法,与题意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主要是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紧扣设问要求“民生主义的进步性”,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知道答案。
52. “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A. 泰勒斯—一西方的“哲学之父”
B. 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 柏拉图——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康德——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答案】C
【解析】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A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B正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C错误,符合题意;D符合史实。故选C。
53.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 上帝
B. 罗马教皇
C. 马丁·路德
D. 贵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不需购买教皇的赎罪券信仰即可获救,所以第一个权威是指罗马教皇,第二个权威是指信仰的独立自由。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信仰得救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的影响:
(1)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潮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54. 《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 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体现了反对教会和王权压迫的启蒙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14—17世纪,B项是15、16世纪,D项是18世纪下半叶,故ABD 项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点睛:材料“18世纪上半叶”是解题关键的时间点,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