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东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章: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节: 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6 16:58:47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战的胜利时间、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2签字仪式,抗战结束。9.9----。1945.10.25,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抗战胜利意义

⑴国内意义: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⑵国际意义:③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13.8.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了全民族抗战;③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和海外华侨的有力支援等。

(3)、综合归纳

1、抗战中的两个战场(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主要区别:抗战路线不同(片面抗战、全民族抗战);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正规军、敌后游击队);作战规模、方式不同(以阵地战为主的防御战、敌后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日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主战场

相互关系:(1)总体上看两个战场目标一致、相互依存、共同抗日。(2)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敌后战场的开辟,又为正面战场    抗战牵制了日军。(3)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到底。(4)国共虽有摩擦,但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2、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式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胜。出现不同结局原因主要有:

领导力量不同:甲午战争时清政府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抗战胜利。参战力量不同: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孤军奋战。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国际环境不同:甲午战争时,列强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3、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中考点击

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的打击;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到抗战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中日民族矛盾占主要地位;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 = 5 \* GB3 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一胜一败,关键在于:是否坚持了全民族的抗战 = 6 \* GB3 中共不断调整同国民党关系的主要依据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1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阶段特征  

   解放战争时期的特征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战争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展开的全面斗争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内容。中共代表人民利益,要求建立民主联合政权;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企图继续其一党专制独裁,这种根本分歧使国共两党从合作走向全面对抗,最后以中共的胜利告终。

这一时期,是民主与独裁两大势力较量的历史;是国民党积极反共,大打内战,企图继续独裁,但最终失败的历史;是中共争取和平民主,打退国民党进攻,并最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历史。

(2)、考点扫描

14.1.重庆谈判双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签订的文献

    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

蒋介石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施放和平烟幕弹。

共产党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共产党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结果:双方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14.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⑴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到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英勇反击,共歼敌71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蒋介石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集中兵力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在彭德怀、陈毅的正确指挥下,分别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⑵随着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 3 \* GB2 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4.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⑴三大战役(示意图)

战役名称

     

       

歼敌

            

辽沈战役

1948.9——11

林彪   罗荣桓

47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 邓小平 陈毅

55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52

华北全境解放

⑵渡江战役(示意图)。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过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