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六年级 |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人教版(全册)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中国近代史专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世界古代史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上古人类文明 中古亚欧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世界近代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思想文化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侵略与反抗 近代化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轮综合复习 |

特别专题与汇总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中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广东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6 17:05:04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4.1. = 1 \* GB3 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十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 2 \* GB3 1917.11.7,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结果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它是第一个消灭剥削制度,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3 \* GB3 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4.2.  = 1 \* GB3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实行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2 \* GB3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3.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

14.4.  = 1 \* GB3 苏联的建设成就: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 2 \* GB3 法制建设成就: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 3 \* GB3 斯大林模式的含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 4 \* GB3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也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因此,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5.1. ①《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②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5.2.①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②《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的局面

15.3. ①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4.  = 1 \* GB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其特点是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较长,破坏性特别大。根源是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2 \* GB2 危机影响:①广大人民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人大量失业,工资大幅下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②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

     = 3 \* GB2 罗斯福新政: = 1 \* GB3 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 2 \* GB3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给与补贴;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等)④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 5 \* GB3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局限性)。 = 6 \* GB3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4 \* GB2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16.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美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会议的实质是西方大国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法西斯的侵略。这将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16.2. = 1 \* GB3 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德突袭波兰; = 2 \* GB3 扩大的标志:1941.6苏德战争爆发; = 3 \* GB3 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12.7(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开始; = 4 \* GB3 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16.3. 1942.1,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使战争性质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扭转了战争形势,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16.4.1945.2,美、英、苏(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1945.10正式成立;中、俄、美、英、法为五个常任理事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对日本作战。

16.5.1944.6,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第一战场:苏德战场。)第二战场开辟的开辟,使德国法西斯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16.6.柏林战役迫使德国法西斯投降,标志着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的结束。

16.7.二战结束标志: 1945年9月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6.8. 两次世界大战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6.9.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以美苏两极格局为特征的雅尔塔体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是:两极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方向发展。(“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17.1.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特点”: = 1 \* GB3 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 2 \* GB3 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特点,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 = 3 \* GB3 发展动力源于科技,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全球化。

17.2. 1993年欧盟成立。作用与影响: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国经济实体(性质)。

17.3.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晚期),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17.4.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历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18.1.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主要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2.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和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

19.1.1947年实行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建立共和国。印度独立后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发射了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19.2.1990年,纳米比亚赢得了独立。这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主权。

19.3.中东冲突不断的原因: = 1 \* GB3 中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和地理位置的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大国争霸干涉加剧了矛盾; = 2 \* GB3 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 3 \* GB3 对丰富的石油和珍贵的水资源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 4 \* GB3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