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六年级 |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人教版(全册)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古代史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中国近代史专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近代化的起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社会生活 世界古代史 史前时期的人类 上古人类文明 中古亚欧文明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世界近代史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思想文化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科学技术和文化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侵略与反抗 近代化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轮综合复习 |

特别专题与汇总 |
中考历史复习指导 中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经济大危机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教案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陕西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人教版(上)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7 17:04:49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①  背景(原因): a 1924-1929 美国经济“繁荣时期” b 扩大生产,但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升,导致产品积压

②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问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③  时间:1929年-1933年

④  导火线:纽约股票交易所爆跌

⑤  范围:美国开始,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⑥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强

2.     罗斯福新政(1933,中心工程:工业)

①  时间:1933年

②  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③  措施(工业): 实行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立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目的: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④  措施(其他):危机期间还整顿了银行、农业,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

3.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①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②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③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改善、巩固与发展

④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

⑤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意大利1922,德国1933,日本1936)

1.     德国法西斯上台(1933)

①  背景:a 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导致社会危机,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 b 纳粹党进行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中下层人民的信任 c 统治阶级和大垄断资本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

②  希特勒上台:1933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大权于一身(德国法西斯化的标志和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③  对内独裁表现:a 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人士 b 纳粹党解散了一切工会,加强控制思想 c 焚毁大量书籍 d 反犹暴行

2.     反犹暴行

①  希特勒执政期间,进一步加强对犹太人的迫害

②  做法:a 犹太人被剥夺的德国公民的身份 b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c 不得参军 d 严禁与雅利安人通婚 e 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f 法西斯分子对犹太人发起袭击,捣毁他们的住宅和商店,强迫他们清扫街道

③  “水晶之夜”许多犹太人伤亡,数千人被捕

④  结果: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离德国

3.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22年,墨索里尼领导法西斯党向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4.     日本法西斯上台

①  时间:1936年2月

②  事件:日本军部内部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权

③  影响: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5.“轴心国”形成

   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起来,形成了轴心国集团,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39.9.1闪击波兰-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a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b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     慕尼黑会议(1938.9)

①  希特勒上台后吞并奥地利,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有效的抵制和制裁

②  召开时间:1938年9月,德意英法参加

③  英法目的:希望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取世界一时和平

④  内容: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日内将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阴谋)

⑤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2.     绥靖政策

①  含义:当西方大国面临法西斯侵略时,采取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希望德国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②  结果: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     战争的爆发和欧洲扩大

①  时间及标志: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攻击(被称“闪电战”),英法无路可退,对德国宣战(宣而不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  攻击西欧:1940年对西欧发动大规模进攻,法国等国家被占领,英国遭受猛烈轰炸,英国张伯伦下台,吉丘尔上台,态度坚定

③  攻击苏联:1941年,德国发动对苏联的侵略战争,占领大片国土,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德军占领莫斯科的企图没有得逞

4.     日本对外侵略

①  1937年7月7日 日本全面侵华 亚洲战场爆发

②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