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的大变革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2﹑都江堰
⑴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⑵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⑶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⑷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前356年 秦孝公和商鞅
(2)主要内容﹕
内容
|
单项作用(★)
|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②奖励耕战
|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
打击了奴隶主的势力,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
③建立县制
|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
(3)意义(影响)﹕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原因: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时间
|
商
|
商周
|
西周晚期
|
战国
|
秦
|
文字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篆书
|
小篆
|
书写工具
|
龟甲、兽骨
|
青铜器
|
竹、帛
|
竹、帛
|
竹、帛
|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