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久的原因。(9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持久的”等说明。第(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双方实力、新式武器应用和战争范围等角度分析。
答案:(1)残酷性,破坏性极大;战争持续的时间长。
(2)参战各国的实力相对平衡;新式武器的广泛应用延长对抗性;世界联系的加强使战争波及范围广。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
(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8分)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7分)
解析:第(1)问,从“站在一旁”到“防止……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反映了英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中概括即可。
第(2)问,从材料二船舶被击沉等内容,可知是一战时德国实行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结合美国的阶级本质和参加一战的原因等史实,阐述美国参战不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的理由。
答案:(1)转变:英国在战前长期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原则是维持欧洲大陆各大国之间的均势,利用大国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由于德国实力迅速增长,英国与法国和俄国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对法国承担的义务,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
(2)战术:无限制的潜艇战。
理由:美国参战的真实动机是通过战争牟取暴利,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便伺机顺利地夺取世界霸权。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摘编自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9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血腥残杀”“光荣、荣誉、勇敢”等并结合教材知识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对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一战造成的各种矛盾作答。
答案:(1)他们受国家舆论鼓动,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战场,在目睹一战的血腥残杀后,深感被“民主”“光荣”“牺牲”等口号欺骗,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惘、彷徨、失落。
(2)改变:战争毁灭或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任答3点即可)原因:战胜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战败国对巴黎和会的处置充满仇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