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和伤亡情况:
战役
|
双方投入兵力
|
双方伤亡总人数
|
马恩河战役
|
152万人
|
35万人
|
凡尔登战役
|
112个师
|
70多万人
|
索姆河战役
|
150个师
|
130多万人
|
上述材料所列数据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科技应用于军事使大战充满了危险性
B.一战消耗巨大且伤亡惨重
C.一战陷入了持久战和阵地战
D.两大军事集团都对战事有些力不从心
解析:选B A、C、D三项的阐释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出来。
3.下面两幅图片均是美国一战中的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战时,妇女大量加入生产,为前线做了巨大的贡献
②战争的血色残酷里,白衣天使们是生命的希望
③随着妇女活动范围的扩大,战争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④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权,不惜牺牲妇女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C 用排除法比较简便。不惜牺牲妇女利益来谋求世界霸权的说法不准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4.1918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一名德国中学历史教师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历史哲学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西方的没落”中的“西方”应该是指( )
A.英国、法国、德国、奥匈
B.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C.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D.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欧国家带来灾难,一些国家被削弱,依据所学知识,主要是英、法、德、奥匈等国。
5.一位国家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是( )
A.美国总统威尔逊 B.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D.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解析:选C 题干材料表明,该领导人所在国对德国有刻骨的仇恨,并主张坚决严厉制裁德国,宰割德国,这代表了法国的主张。
6. 对右面漫画中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解析:选C 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反对,其目的并没有达到,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希望破灭。
7.《五国海军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 )
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B.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的海军力量
C.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
D.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
解析:选D 根据条款的内容可知,它所限制的并不是主力舰和航空母舰,而是这两种舰只以外的战斗舰;该条款限制的只是这种舰只的大小,而没有限制它的数量。因此,这就给这些国家大量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方便。
8.下列对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的签订评价不当的一项是( )
A.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和约》的较大调整
B.促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
C.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促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政治大国
解析:选D D项说法太绝对,《洛迦诺公约》并没有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国地位成为政治大国,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目录摘选
材料二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向它们证明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引起了一场激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成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6分)
(2)《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9分)
解析:第(1)问,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增加材料中没有的内容;具体阐述补充内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即为理由所在。 第(2)问,《凡尔赛和约》认定同盟国对战争负责。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性质评价是否公平,从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等角度论述理由。
答案:(1)补充:列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理由: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后起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是一战爆发的经济因素。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由:两大集团的对峙,激化了彼此间的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军事因素。
(2)认定:德国及其盟国应对战争负责。
不公平。
看法:一战的全面爆发是两大集团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的性质是双方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程序不公正(未经审判、德国未能参加和会亦可)。
或公平。
看法:德国大力扩军备战,力图争夺世界霸权;大战首先开始于德国和同盟国一方的进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部分内容:
第十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第十一点: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第十二点: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和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原则”和《凡尔赛和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别指出它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9分)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的“自治”“独立”等关键词中可分析其原则,从美国扩大其政治影响、争夺世界霸权等方面概括其目的。第(2)问,从一部分欧洲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实现独立,产生了新的矛盾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答案:(1)原则: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目的:威尔逊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美国的影响;凡尔赛体系尽力削弱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历史影响: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归属或实现独立;客观上导致独立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或中欧的碎片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