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
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
解析:D 政府规定的服饰是“中西两类”,说明政府对服饰的选择是开放的,民间更加自由,这些都体现了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的时代特色,D项正确。“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A项错误;崇洋媚外与穿洋服是两个概念,B项错误;“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发生在上海,广大农村依然是传统的服饰,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2018·广东茂名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材料二 在17~18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4.辛亥革命进行中,广东阳江县的巡防营与起义的革命党人打了起来,最后把革命党人堵在当地学堂,由于发现学堂里还有师生,双方居然自动停战,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双方再打。类似情况在起义各地多有发生。其原因是( )
A.交战双方遵守国际公法 B.崇尚人道主义精神
C.新式学堂享有领事保护 D.传统重学风气影响
解析:D 材料显示双方为避免学堂的师生伤亡而暂时停战,这是重学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
不符。
5.(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 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
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解析:A 材料一方面说明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规模小),“前行中仍有不足”,A项表述最为全面。外国资本及政府政策材料均未体现,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后天不足”,“先天”如何材料没有涉及,D项错误。
6.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息。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5 500万元。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
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
解析:C 高额的利息增加了民族企业融资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大量资本流向金融业,而不是制造业,C项正确。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金融业仅仅是一个方面,不能就此断言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近代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D项错误。
7.(2018·湖南怀化一模)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可推知此阶段( )
年份
|
1894~1914
|
1914~1920
|
1894~1920
|
外国在华资本
|
15.83%
|
4.50%
|
13.11%
|
本国资本
其中: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
14.44%
|
6.31%
|
11.88%
|
14.54%
|
3.81%
|
10.71%
|
15.08%
|
10.54%
|
13.84%
|
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D 从材料数据看,民族资本整体增长速度最快,D项正确。1914年之后,官僚资本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平均年增长率仍然高达14.54%,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结构,没有产业结构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同经济成分增速问题,未体现经济成分间的比重对比,无法得出“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C项错误。
8.(2018·河北保定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析:B 从材料可以看出,维新思想将西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既有“趋新”一面,也有“恋旧”的一面,B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明确即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A项错误。维新变法期间,救亡高于民主,维新派努力唤醒的是救亡意识,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无体现。
9.(2018·江西九江二模)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解析:A 这里的“当时”是指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前的“驱除鞑虏”是要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并非反对整个满族,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成为承载民族情感的载体,整合了中国各民族,A项正确。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革命性质没有变化,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C项错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国家,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