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目录导航
七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八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九年级 |
人教版(上) 人教版(下) 沪教版(上) 沪教版(下)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冀教版(上) 冀教版(下) 鲁教版(上) 鲁教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湘教版(上) 湘教版(下) 新人教版(上) 新人教版(下) 粤沪版(上) 粤沪版(下) 川教版(上) 川教版(下) 岳麓版(上) 岳麓版(下) 中华书局版(上) 中华书局版(下) 人教版(全册)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 |
鲁教版(五四制)(上) 鲁教版(五四制)(下)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编号: ]商鞅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件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宁夏
所属阶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125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6-18 18:21:07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各国按士农工商划分阶层

B.商鞅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C.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最大

D.国家重视对经济的管理

答案 D

解析 《管子》代表了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思想,强调了对士农工商的管理;《商君书》反映了对农业粮食的管理规定;第三则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的管理;第四则材料强调在灾年重视物资的流通。综上,四则材料均反映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领域的管理,故D项正确。题干中只有第一则材料涉及士农工商,不能代表各国,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商鞅变法时注重发展农业,提倡重农抑商,排除B项;四则材料只有李悝变法涉及影响,无法比较,C项错误。

25.西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法家思想成为魏晋时期主流观念

B.儒学对法律的影响得到了强化

C.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答案 B

解析 西汉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属于儒家经典,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增加体现儒家理念的法律条文,说明从汉代到西晋时期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得到强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26.《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中对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人的处罚和对卖油条者油中掺假被雷击以及商人背信弃义家遭火灾等信息可以得出,唐宋两代反对商人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背信弃义等,说明当时政府比较重视规范商业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商业等,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获得赃利的人的惩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人的态度,而不是商人自身观念的体现,故D项错误。

27.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营,不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依旧属于耕织结构的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只是没有男耕女织那么明确的分工界限,故D项正确。

28.光绪元年(1875)军机大臣文祥上《密陈大计疏》奏折中说,(在中国)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在难行,但其义可采取。十年后,淮军宿将、两广总督张树声在遗折中,直接提出效仿西方设议院的要求。由此可见(  )

A.当时官员可大胆倡言设议院

B.单纯依靠办洋务难以实现自强

C.洋务运动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D.面对瓜分危局应加大改革力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1875年至1885年十年间,封建士大夫的上疏态度,由势在难行效仿西方设议院,表明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民主化认识的加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洋务运动在器物方面学习的不足,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述的只是个例,无法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故A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注定了洋务运动无法自强的悲壮结局,瓜分危局的时间亦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源自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题干所给的时间内尚未发生,因此排除CD两项。

29.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

A.共产党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

B.五四运动促成共产党的成立

C.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D.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拒绝的态度可以看出,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国民党之所以不作为,是因为学生运动危害到了他们的自身利益。此时中国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这一过程中需要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和支持,故A项正确。共产党的成立受多种历史条件影响,五四运动推动了共产党的成立,B项说法绝对,排除;国民党对待学生运动拒绝的态度无法体现出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排除C项;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故D项错误。

30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当时思想界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

A.反思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不足

B.提振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与独裁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前期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31.新政权刚刚建立,有关决策者便要求中小学教材必须统一供应。19517月由人教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及1953年经改编出版的语文课本,都强调要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清除旧社会所用国文课本里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内容,用革命思想教育下一代。这种变化(  )

A.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具体实践

C.使我国教育与苏联社会主义接轨

D.有助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着力建构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教材体系,新教材旨在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残余,强调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这与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意识相匹配,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教育与苏联的关系,排除C项。

3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罗马(  )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材料中《十二铜表法》也对财产交易做了详细规定,体现了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财产交易有严格详细的规定,避免出现纠纷,所以材料中并不能反映存在法律漏洞,故B项错误;材料属于对《十二铜表法》详细的官方解释与规定,并不是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可知程序的形式重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说明公民法存在僵化教条和形式主义的缺点,故D项正确。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