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单元综述]
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妙构想,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宣告失败。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就中国的任务。
2、孙中山临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也行不通。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四)、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社会背景: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反映了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组织基础: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3)、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
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特点:把农民的平等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4)、连年的自然灾害
2、过程
开始——1851年初,金田起义
初步建立政权——1851年9月,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 (同清朝对峙)
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由盛而衰的转折——天京变乱
后期防卫战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
[要点补充]
1、北伐、西征、东征概况
(书本P37)
|
北伐
|
西征
|
东征
|
背景
|
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
|
目的
|
推翻清朝统治
|
巩固大本营
|
断绝清政府财源
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
|
时间
|
1853年
|
1853年
赖汉英
|
1855年
石达开
|
1856年
|
领导人
|
林凤祥、李开芳
|
秦日纲、石达开
|
结果
|
失败
|
胜利
|
胜利
|
意义
|
牵制、保证
|
大败、巩固
|
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
|
2、北伐失败原因:孤军深入,给养和武器供应不足
3、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英王)
李秀成(忠王)
洪仁玕(干王)
5、后期防御战
1858年
打垮江北大营 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
合力
1858年 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主力) 合力 胜利
1860 年
攻破江南大营
合力
1860年
上海(李)
分力
1861年
安庆(陈)
分力 失败
6、失败
①标志:1864年天京的落陷
②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① 战略上的失误;
②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治国纲领:
前期———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2)、内容:
① 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② 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核心思想——平均主义
4)、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5)、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空想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统治的大多数地区,农民依然要向地主交租。
3)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后期——1859年《资政新篇》
1)主要内容:
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外交(补充):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2)、评价:
a.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c.《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重难突破]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① 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群众基础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
④作用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
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
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4、历史功绩:
1)反封建:沉重打击了 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2)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
4)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5、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