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北洋政府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与之展开斗争(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3.主要人物及其运动的概况
a.创办《青年杂志》,"敬告青年"一文,提"科学"与"民主"口号
--掀起新文化运动序幕
①首倡:陈独秀 b.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文学革命论》
--掀起文学革命
c.刊登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的文章
--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有了基础
②李大钊 参与并推动新文化运动--《青春》
热情介绍与宣传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③蔡元培 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聘任才学之士,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据地
④胡适:提倡新文学
内容:言之有物
形式:白话文,新式标点符号
⑤鲁迅:把进步的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典范结合
优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思想上:三提倡、三反对
文学上: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⑥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大
历史作用:性质→作用
发展状况:四提倡、四反对→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五四运动
北洋政府反动卖国
①社会背景 新文化运动唤起民众的觉醒
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队伍(200万)
俄国十月革命启示新的道路与方向
②导火线: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
③主要经过: 5.4~6.3北京,学生为主力
6.5~ 上海,无产阶级为主力
④结果:直接目标取得胜利
性质
⑤历史意义 二大力量的不同作用
在国际、国内历史上的地位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历史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刊物、文章、团体)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已登历史舞台
组织与干部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及其活动
②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意义)
3.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
4.中共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①起点:香港海员罢工--胜利(经济斗争)
②发展:安源路矿大罢工--局部胜利(政治、经济斗争)
③顶点: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政治斗争)
5.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大革命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a.中共"三大"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方针
宗旨
方式:个人身份
目的
原则:独立性
b.国民党"一大"--标志形成
同意合作
确立三大政策
确立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国民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a.革命军队的创建--黄埔军校的创办
b.北方冯玉祥的响应革命--北京政变与孙中山北上
c.由上海而全国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时间最长)
d.农民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广东--彭湃、湖南--毛泽东
广州、武汉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彭、毛)
e.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广东军阀陈炯明二次进攻
第一次黄埔学生军
广东革命政府通过二次东征巩固根据地 第二次国民革命军
f.北伐战争及其胜利的进展
革命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西--湖南、湖北主战场
北伐主要路线与战场 中--蒋--江西
东--何立钦--上海
工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西路军沿线工人罢工
中共领导工农群众支援北伐 农民--湖南最为迅速
市民--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g.国民党右派的崛起及破坏革命统一战线
孙中山的逝世与国民政府的成立与迁移武汉(汪精卫掌政)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增强其政治、军事地位(蒋介石掌军)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北洋军阀乘机反扑--杀害李大钊
汪精卫指使"马日事变"进而发动"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6.中共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①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及其危害
放弃革命领导权
放弃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②中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