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流派
|
背景
|
特点
|
成就
|
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新古典主义
|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
强调理性,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
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
19世纪上半叶
|
浪漫主义
|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局部和细节。强调色彩的作用。
|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
19世纪中期
|
现实主义
|
|
注重社会现实
|
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注重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19世纪后半期
|
印象画派
(早期)
|
|
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
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后期印象画派
|
|
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
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
20世纪以来
|
现代主义美术
|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心灵创伤;工业化——快节奏,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视野。
|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对德国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