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新疆
学科: 历史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091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9-24 18:04:5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39(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我国采铜的历史非常悠久。

材料1青铜是铜、锡等金属的合金。青铜器在三代主要作为礼器和兵器。

材料2《左传》记载:“国之大事,惟(祭)祀与(兵)戎。”

材料3: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为发现夏商周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与迁移的原因,某学者制作了如下示意图15

【答案】39.(1)特点:夏商周三代都城大多分布在铜矿锡矿的产地周围,且多临近黄河。(2分)

原因:在夏商周三代,青铜作为制作礼器和兵器的主要原料,对于国家来讲非常重要。古代运输条件不便,夏商周三代都城屡次迁移,就是为了靠近铜矿锡矿的产地,以便获取制作青铜器的原料。农耕生活是夏商周的物质基础,离不开水源。都城人口多,要靠近水源。黄河中下游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12分,3点即可。6分。)

【解析该题材料的主线“青铜器加工与三代都城分布的关系”,答题项“三代都城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考查考生读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运用原始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考生首先需运用上该题的文字材料,即“铜矿锡矿的产地分布”“青铜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概括出其与“都城分布”之间的关系;其次识读所示“三代都城迁移”图,从中概括出“临近水源”、“交通便利”、“经济尤其是农业发达”“靠近铜矿锡矿的产地”等信息。

40(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因其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而闻名于世。

1380年到1450年,佛罗伦萨文化史的主题,是古典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主要源泉、关注焦点和启发力量的兴起,致力于古典研究的学生数目急剧增加,因共同对古典著作有兴趣而联系起来的学术团体的形成,以及对古代作家失传抄本的热烈访求等。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古典文化”的特点;(2分)分析佛罗伦萨流行“古典文化”的背景。(8分)

【答案】(3)特点: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人文精神)。(2分)

14、15世纪,佛罗伦萨工商业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分)新兴资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反对教会宣传的禁欲苦行,追求现世的享受;(2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充满人性之美,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的需求。(2分)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佛罗伦萨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2分)

【解析该题借助古城“佛罗伦萨”“古典文化”考查了“文艺复兴”。该题第一问“古典文化的特点”、第二问“佛罗伦萨流行古典文化的背景”实质上考查的是文艺复兴“主流思想的内容”和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是对文艺复兴的细化,所以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过程中应学会熟练运用“代入法”解答试题。也就是说即可将主干知识点放大,也可以将其缩小,要收放自由,运用灵活,不怕知识点的变异。

第一问从时间“1380年到1450年(1415世纪)”,内容“古典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主要源泉”可知“古典文化”的特点即“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也就是“以人文中心,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

解答第二问“佛罗伦萨流行古典文化的背景”,可以从古典文化自身特点、经济发展、现实需要、来源方便等方面归纳。

372014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历史).(34分)人类文明是多元、平等和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据材料一,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3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6分)

【答案】⑴(9分)共同点: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3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隘;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6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1)对该题第1小问二者的共同点,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可知都是以本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

“……《历史》,……涉及的范围,……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推知把已知的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

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发展程度(生产力水平)、联系或交往(活动)范围、地理知识、民族意识、思想观念等因素考虑。

材料二   在欧风东渐的历史大潮中,西洋历法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人视野和日常生活之中。魏源较早地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和“经纬度”等概念。18771882年出使日本的黄遵宪对日本放弃沿用千年之夏历遽然改用阳历的做法颇不认同;十几年后,遍历亚欧美三大洲的黄遵宪,既认同阳历优于中历但又以为历不必改。1896年,开明的知识分子、近代出版家高梦旦从世界大同的国际化视角倡导改历。1897年,在思想界引领风骚的梁启超著文《改用太阳历法议》,大力鼓吹改历。1907年,在日本研修经济学的孟森发表《历法议》,从统计学角度论证阳历之便利,提出改用阳历的主张。民国肇建后历行改历,阳历最终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19128月,《教育杂志》发表文章,呼吁教育界应承担起引导民众改变旧思想、旧习惯以适应新历法的责任。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14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语言表述符合学科用语。】

【答案】⑵(14分)从晚清到民国(近代时期),伴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侵入和中国国门的洞开,西洋历法(阳历/公历)逐渐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中国经历了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采用的变化历程。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阳历/公历)优于中国传统历法(阴历/农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阳历),而且从国际化(或世界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终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上述材料表明,由于历法在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政治和文化意义,使得国人在接触阳历之初,很自然地以一种“正统”眼光视之。但是,当中西接触日深以及知识分子走出国门,亲身体会到阳历的优点和长处后,人们逐渐抛弃了一开始的政治性眼光,而从工具性角度更客观地看待阳历。

【解析2)该题通过考查“晚清到民国西方历法在中国传播的变化历程”,实际考查了晚清到民国中西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过程。对学生的有效信息的提炼、语言概括、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时首先要理清对阳历传入中国后中国各界对其认识的变化历程:进入中国→认识→接受→采用。

阶层:从魏源、黄遵宪等地主阶级到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再到全国社会各层。

从认识到其优越到提出改历、宣传改历、到最终遵行西历的过程。

最后对西历在中国的演变历程除其自身的优越性之外,还要从其国际化,中西两种文明的碰撞相互渗透等角度、高度去归纳认识。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魏源到19世纪末的黄遵宪,逐渐接受了西方传过来的“地球”“经纬度”等自然科学概念,开始认识到西方历法(阳历/公历)优于中国传统历法(阴历/农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版、思想、经济、教育等社会各界不仅提出改行公历(阳历),而且从国际化(或世界化)、政治性、工具化、思想解放等角度宣传历法知识,终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行公历,阳历成为全国一体遵行的官方历法。

上述材料表明,由于历法在中国所具有的特别政治和文化意义,使得国人在接触阳历之初,很自然地以一种“正统”眼光视之。但是,当中西接触日深以及知识分子走出国门,亲身体会到阳历的优点和长处后,人们逐渐抛弃了一开始的政治性眼光,而从工具性角度更客观地看待阳历。

材料三                       “文明的发展与借鉴”

穆罕默德·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

明治政府引进西方技术设备

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国两制

拿破仑《民法典》

法国1875年宪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阅读上表,从“文明的发展与借鉴”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1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⑶(11分)示例

主题(1分)

法治文明的发展与借鉴(1分)

关键词(1分)

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法国1875年宪法(1分)

添加的关键词(1分)

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简要阐释(8分)

美国1787年宪法吸取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建立了资产阶级联邦共和政体。拿破仑的《民法典》继承发展了古代罗马法的精髓,确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规范。亚历山大二世司法改革学习和借鉴欧洲大陆法系的成果,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法国1875年宪法汲取了启蒙思想、《人权宣言》、英美等国的法律成果,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西方三权分立制度和责任内阁制,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解析3)该题较好的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及趋势,比较灵活。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选题要准,选出三个关键词要与所确立的主题相吻合,所补充一个关键词应与该主题相符。阐释时要始终围绕、提出主题所选4个关键词均应在文中体现,且思路要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等。(11分)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