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演变及发展 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西藏地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史 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外交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演变及与主要世界大国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忽必烈改制 张居正改革 中国古代变法改革的综合认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先师孔子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赋税制度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戏剧 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与历史重现 人类的起源 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 二里头文化与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和非洲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非洲和欧洲的历史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和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鸦片战争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抗日战争 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及斗争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祖国的统一大业 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边外交活动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罗马法 关于东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比较 雅典城邦的兴起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法国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拉美独立运动 欧洲宗教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英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世界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华盛顿体系 近代以来至20世纪上半期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联合国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世界大国间的双边关系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特征和发展概况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色彩 启蒙运动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生物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文学的繁荣 美术的辉煌 音乐的发展与变化 影视艺术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史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英、法、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晚明科技群英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地质之光”李四光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20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历史指导 高考历史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件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广西
所属阶段: 三轮综合复习
学科: 历史
专题/考点:
上传用户: 家教网091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0-12 17:42:2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7   抗击八国联军

知识点:

一、       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形成。

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义和团的兴起。

1)原因: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2)概况: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

①“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②“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3、思维延伸:如何评价“扶清灭洋”口号?

1)“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但这一口号的提出没有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而是从朴素的爱国愿望出发。

2)“扶清”虽有爱国和保国的含义,却将“中国”与“大清”“朝廷”等概念混淆,易使人们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因而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以致后来义和团被清政府剿杀;“灭洋”虽然触及了时代主题,但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二、       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镇压义和团运动。

2)准备:1900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

3)开始时间:1900年。

4)概况: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5)性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2、中国军民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2)清政府对外宣战: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清政府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

3)义和团、清军联合作战

①在北京,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馆区的围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②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19007月中旬,天津失陷。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900年8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4、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思维延伸:比较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比较项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不同点

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

组织领导

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未建立政权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革命纲领,建立了政权

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

相同点

领导阶层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影响很大,都有进步作用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6、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郁积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其英勇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7、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前期曾两次攻入北京并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一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入北京,焚烧了圆明园。第二次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联军于1900年攻入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暴露了其凶恶本质。

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1、  签订时间:1901年。

2、  签订国家: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  主要内容:

(1)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注意:为什么侵略者在《辛丑条约》中要求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因为当时中国人口是4亿5千万,所以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是要每个中国人向他们交1两白银罚金,这是侵略者通过索取赔款来惩罚所有的中国人。而赔款又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  危害。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  注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7、相关史事:19009月接任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后来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八国联军烧杀淫掠,犯下骇人听闻的累累暴行。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1、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知识拓展:侵略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当时在一份报告中写下的这段话,发人深省: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出振作有为之人物。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宵”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