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历史——>>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广西页面)
历史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一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二 |
人教普通版(上) 人教普通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高三 |
人教普通版(全一册) 北师大版(上) 北师大版(下)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必修一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二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
北师大版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北师大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选修1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2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3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4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5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选修6 |
标准实验版 大象版 人民版 岳麓版 北师大版 人教新课标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必修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必修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必修1--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必修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2--新航道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必修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必修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必修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必修3--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考前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件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广西
所属阶段: 三轮综合复习
学科: 历史
专题/考点:
上传用户: 家教网0914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0-12 17:47:38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2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主要阵地:1917年初,陈独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社不久也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4、相关链接: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早期的北京大学缺乏学术研究氛围,教师思想保守,不少学生把上大学作为走向仕途的敲门砖。蔡元培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任教,北京大学的面貌大为改观。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5、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6、思维延伸: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与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

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

3)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以及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认真思考,认为要建立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

7、相关史事: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8、蔡元培,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       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       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当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话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多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2、口号: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3、意义:

(1)       积极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4、性质: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思维延伸: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其核心为三纲五常。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故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路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把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因此,要反封建,就要在思想领域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6、相关链接:“旧道德”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它宣扬的是君父臣子等观念,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而陈独秀说,拥护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道德的同时,大力提倡新道德,大张旗鼓地宣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

7、相关链接:民主,又称德先生,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科学,又称赛先生,指自然科学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树立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8、误区警示:新文化运动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有着不容抹杀的功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也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问。如儒家学说虽有封建落后的一面,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儒家的许多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待儒家学说应该批判地继承,不应当全盘否定。

9、思维延伸:新文化运动“新”在什么地方?

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用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反对封建的旧道德,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用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愚昧迷信。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保守、陈腐的文化。

10、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传统道德维护的是封建专制;批孔是反封建专制的行为,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思想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1、误区警示:

人物

文章

主张

胡适

《文学改良诌议》

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知识拓展: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与书写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很普及。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