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
阶段特征
本阶段从1945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
知识整合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1955年)
1.政治
①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③1949年,美国牵头成立北约。④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⑥1955年,苏联牵头成立“华约”。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冷战局面的形成
(1)原因: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组织。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组织。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2.七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的启示
(1)缓和是可行战略。(2)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
2.经济
(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署。其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1949年,苏联牵头成立经互会。
(4)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5)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3.文化
(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二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3)50年代,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55~1991年)
1.政治
(1)1961~1973年,越南战争。(2)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3)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4)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5)1988年,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6)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7)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8)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二战后连绵不绝的局部战争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7月美军入侵朝鲜,1950年10月彭德怀率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特种战争”变成局部战争标志着战争由爆发到扩大;转折点:“新春攻势”,表明越南军民掌握了主动权;结束:尼克松实行“战争越南化”;1975年春,南越政权瓦解。越南实现了统一。
3.中东战争:经过巴勒斯坦战争、十月战争等,交战双方认识到矛盾不可能以战争解决,20世纪70年代起,埃及率先走上了同以色列和解之路,1978年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20世纪80年代阿以各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但困难重重。
4.印巴战争:二战后通过蒙巴顿方案,印巴分立,造成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冲突;印巴发生三次战争。
5.两伊战争:1980年至1988年两伊进行了八年战争,不仅造成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也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6.海湾战争: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结束。
和平与发展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战后世界人民反战运动高涨
(1)原因:①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浩劫,世界人民渴望和平。②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③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④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2)特点:①广泛性:知名人士、声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②民主性: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③组织性: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④普遍性: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⑤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
(3)意义: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揭穿了战争谎言,推动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
(1)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4)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共同愿望。
3.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1)战争危险依然存在。(2)和平力量不断增强。
2.经济
(1)1957年,《罗马条约》签定,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他的改革随之告终。(3)1965~1982年,勃列日涅夫执政,试图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但是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框架,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4)1967年,欧共体成立。(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也日渐完备。(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7)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8)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并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9)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10)1985年,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进行经济改革。(11)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2)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
3.文化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摇滚乐《时代在改变》。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②1969年,国际互联网(因特网)问世。③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④20世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
导学要旨
1.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影响
(1)欧洲一体化的过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过程的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此后,欧共体的发展沿着两条途径展开:“一是组织规模逐渐扩大,二是一体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这两条线索是相辅相成,交织着向前发展的”如从1973~1994年,欧共体经历了四次扩大;欧共体也由最初的关税同盟发展到今天的政治一体化等。
(2)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影响欧洲各国及欧洲政治、外交政策。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1)背景: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遭到重创,美国实力空前膨胀(实力对比发生变化)。②如何重建战后世界特别是如何解决世界经济领域里的货币、贸易等问题,成为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关键。
(2)特点:①美国为主导,美元处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③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影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