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列表的方式呈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间
|
历史背景
|
变化表现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
1912年
|
由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
新中国成立
|
新中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行动
|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了。物质生活上出现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
|
改革开放后
|
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日趋宽松
|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
热点链接
1.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
(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中国历史迈入近代。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程度开始加深。
(3)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腐朽垂死的清政府再次出卖国家主权,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5)1937~1945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凶恶的敌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终,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败。
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及认识
(1)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①近代前期: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近代后期:除了原有的三种经济形态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其中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日益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胜利。
(2)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总体认识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3.中国近代各阶级的强国思想
(1)地主阶级的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先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继而主张洋务思想,兴办近代企业,与西方抗衡。
(2)资产阶级的思想
在学技术之路没有达到目的之后,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把目光转向西的政治制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引发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大大推动了维新变法;在君主立宪的尝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研究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开始了民主共和的伟大尝试,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民国以后,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人士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无产阶级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引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
4.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①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②1927年,“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③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④国民党对人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历史思考: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分则是民族和人民的不幸。
5.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1)第一次:①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此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中西类比
一、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项目
|
明治维新
|
戊戌变法
|
社会背景
|
①人民的反抗。②新兴地主、商人的不满。③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级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幕府统治被武力推翻。
|
①封建危机严重。
②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较强大。
|
领导力量
|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
|
具体措施
|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力量强大,无法推行。
|
国际环境
|
①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②列强忙于本国事务以及英法正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
①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②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
二、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1.对西方
(1)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2)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稳定的国家,如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未能建立稳定政治制度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则通过颁布宪法,将政治制度明确下来。(3)是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对中国
(1)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2)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联系
1.工业革命一市场、原料产地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一洋务运动兴起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列强的资本输出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一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4.列强(尤其是日、美)掠夺一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四、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从性质上说,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批判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2)中国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3.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可借鉴其反对天主教的神学禁锢;(2)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高,资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专制主义源远流长,难以借鉴。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命题观点
(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近代前期
(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近代中国的开端。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与开始。
(3)“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等。
(5)救亡图存是19世纪最后3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6)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先河。
(7)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起到了建设和破坏的双重作用。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8)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0)国家与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1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近代后期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领导。
(3)新旧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旗帜。
(4)马克思主义开始扎根于中国大地,并逐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5)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及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6)中共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8)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保证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是两党共同的根本利益。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
宏观概要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传统史学一般把共和国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文革”十年、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
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