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文综——>>其他(黑龙江页面)
文综 高中同步 高考 自主招生 其他
其他目录导航
高二 |

高三 |

[编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黑龙江
所属阶段:
年级:
学科: 文综
资料版本:
章:
节:
专题/考点:
作文类别:
二级分类:
三级分类: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1-23 17:49:52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19121919)

1.政治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2)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3)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较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文化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人中国。后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1.政治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1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3)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4)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5)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6)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7)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士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2)社会生活:①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彤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势。

3.文化

(1)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勃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1924年,动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从中共创建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导学要旨

1.五四运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复习这段历史有几个方面的材料必须重视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

(2)了解关于五四运动的主要观点,如关于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性质和领导者,五四精神与主旨等的不同见解。

(3)关于五四周年的纪念性文章,如李长春200954日在纪念五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认为:“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2.要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必须理解中共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够党中国共产党(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够党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莽命方法——统一战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等;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

3.学习新文化运动可以将其放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历史传承)审去综合思考


第四节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27-1949)

阶段特征

本阶段是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同时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的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有所发展的十年,推动了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同时,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知识整合

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1.政治

①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②1927年8月,南昌起义,中共走上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③192787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④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⑤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定都瑞金。⑦1934~1936年,红军长征。⑧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②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2)社会生活:①电影成熟,《渔光曲》获国际声誉;②《义勇军进行曲》传唱;③《红色中华》、《中央日报》针锋相对。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3.文化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政治

①1937年77日,卢沟桥事变。②1937811月,淞沪会战。③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④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⑤1942年初~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⑥1945年8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2)社会生活:《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创刊。

3.文化

①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②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的斗争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抗日战争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1)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3)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2.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1)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2)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3)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4)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政治

①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署。②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③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④1948年秋,开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⑤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⑥1949年4月,渡江战役。⑦1949年4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压迫,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②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起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

(2)社会生活: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生凋敝,重工业薄弱,公路、铁路、民航业发展缓慢。

3.文化

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准备。

导学要旨

1.整合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和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等考点,探讨中共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南昌起义是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长期占领大城市,重走北伐战争道路的尝试。秋收起义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在实践上开始走上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广州起义最终证明了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注意:在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是最杰出的代表。1930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是其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他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标志着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是工农武装割据。其要义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设为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2.抗日战争史是学习的重点

(1)对侵华日军的罪行,可采取宏观概述、次第展开的方式。如野蛮的暴行重点介绍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对于抗战的特点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全民族,二是共同抗敌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是学习的重点,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意义;二是探讨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经验

(3)关于抗战胜利的原因其要点如下:在中共倡导、推动并坚持和发展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共两党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是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人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人民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加快了抗日战争决定性胜利的进程。

3.解放战争史

考纲要求较低,注意结合地图复习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状况,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4.学习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将其放在整个中国近代化的整体框架内去了解

5.用列表的方式呈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1912

由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行动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了。物质生活上出现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

改革开放后

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日趋宽松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热点链接

1.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

(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中国历史迈入近代。

(2)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程度开始加深。

(3)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4)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腐朽垂死的清政府再次出卖国家主权,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5)1937~1945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凶恶的敌人,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最终,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败。

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阶段特征及认识

(1)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①近代前期: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②近代后期:除了原有的三种经济形态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其中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日益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胜利。

(2)对中国近代经济的总体认识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②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思想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3.中国近代各阶级的强国思想

(1)地主阶级的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先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继而主张洋务思想,兴办近代企业,与西方抗衡。

(2)资产阶级的思想

在学技术之路没有达到目的之后,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把目光转向西的政治制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引发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大大推动了维新变法;在君主立宪的尝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研究西方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开始了民主共和的伟大尝试,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民国以后,旧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着社会前进的步伐,于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人士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3)无产阶级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引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

4.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①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②1927年,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完全破裂。③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④国民党对人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历史思考: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分则是民族和人民的不幸。

5.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1)第一次:①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并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了封建帝制。此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2)第二次: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3)第三次: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

中西类比

一、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①人民的反抗。②新兴地主、商人的不满。③统治阶级内部(大名、中下级武士)分化,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幕府统治被武力推翻。

①封建危机严重。

②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力较强大。

领导力量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措施

推翻幕府后,明治政府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和顽固派力量强大,无法推行。

国际环境

①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②列强忙于本国事务以及英法正帮助清政府镇压革命运动,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②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二、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

1.对西方

(1)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2)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稳定的国家,如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未能建立稳定政治制度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则通过颁布宪法,将政治制度明确下来。(3)是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2.对中国

(1)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2)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三、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联系

1.工业革命一市场、原料产地一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一洋务运动兴起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列强的资本输出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一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4.列强(尤其是日、美)掠夺一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四、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从性质上说,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1)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批判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2)中国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3.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可借鉴其反对天主教的神学禁锢;(2)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比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高,资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的专制主义源远流长,难以借鉴。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命题观点

(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近代前期

(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近代中国的开端。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与开始。

(3)“师夷长技以制夷迈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等。

(5)救亡图存是19世纪最后3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

(6)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先河。

(7)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起到了建设和破坏的双重作用。维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促进了国人的觉醒。

(8)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0)国家与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1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近代后期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领导。

(3)新旧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旗帜。

(4)马克思主义开始扎根于中国大地,并逐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5)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及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

(6)中共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8)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保证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是两党共同的根本利益。

(9)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

宏观概要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传统史学一般把共和国史分为过渡时期、全面建设十年、文革十年、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

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得到发展。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思想文化上,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科技成就上,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巨型计算机,航天工程。

第一节 过渡时期(1949-1956)

阶段特征

本阶段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政治上,革命任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国家性质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开始起步。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消灭私有制,经济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到以社会主义公有舣为主体;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阶级关系上,剥削阶级被逐步消灭或改造,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探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民主法治建设

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②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对外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②1950年初,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1953、年12月,局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⑤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建设

①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②1953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③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④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

2.社会生活

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党的主要舆论工具,其他类型的报刊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③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④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⑤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三、文化

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②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③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④《茶馆》、《蔡文姬》和《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