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文综——>>学科竞赛(山西页面)
文综 高中同步 高考 自主招生 其他
学科竞赛目录导航
[编号: ]太平天国运动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山西
年级: 高二
学科: 文综
分类: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2-2 18:00:3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必须知道的知识点)

1.先秦时期

(1)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两者互为表里。

(4)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阶段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5)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6)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7)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8)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9)孔子提出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苟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2.秦汉时期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充分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的特点。

(3)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5)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长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6)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8)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9)兴办太学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10)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体系。

(11)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3.魏晋隋唐时期

(1)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九品中正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4)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5)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日益成熟;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6)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4.宋元时期

(1)元朝行省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宋朝的商业突破了时间、空问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同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程朱理学主张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陆王心学主张是万物的本原,就是,强调内心的修养。

(4)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5)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6)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睦艺术的成熟。

5.明清时期

(1)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3)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4)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5)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7)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宏观概要

1.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2.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可以说整个近代中国都是在战争中度过的,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抗西方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历史。从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人民抗英,到义和团运动,以及清政府中的爱国将领抵抗西方列强的斗争,日本侵华战争中自发的抵抗和政府的抵抗。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4.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的探索精神。

5.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西方列强侵略、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在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几经曲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6.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由传统科学向自然科学转变的历史。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的思想、科技、文化也伴随而来,逐渐影响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阶段特征

1840年至1860年,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处于萌发状态,中国人民一方面抵抗外国侵略,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另一方面,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开启了民智。但由于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主义势力仍然强大,广大中国人的思想仍然僵化,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仅仅出现了一些有利于近代化的因素,近代化的历程并没有真正开始。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鸦片战争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革命纲领,后期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救国方案《资政新篇》。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侵入,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近代工业出现(外商企业)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三、文化

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开始了开眼看世界的历程。

2.1859年,洪仁歼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导学要旨

1.明确近代中国两大任务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2.注意从不同史观认识鸦片战争

从革命史观看,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中华民族进行的反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看,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冲突。

3.运用多种史学范式理解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

范式

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是列强殖民侵略的重要标志。

现代化

范式

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整体史

范式

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是是客观事实),使中国被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史

范式

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的地方。

社会史

范式

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4.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不要误认为是英法联军攻陷了广州城。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

(3)《北京条约》的赔款是对英法赔款各赠至800万两白银,避免两点失误:一是误认为对英法赔款各增加了;二是误认为对英法赔款共计800万两白银

(4)“增设天津为商埠是《北京条约》的规定而不是《天津条约》,开辟“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天津条约》而不是《南京条约》。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

阶段特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走向深入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

5.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6.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发展迅速,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并加速了它的灭亡。

7.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戊成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理论准备。(4)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5)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内容

(1)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等。(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等。(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

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进步性: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利学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启蒙性:它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2.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在东南沿海诞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三、文化

1.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君主专制,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