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文综——>>高考(青海页面)
文综 高中同步 高考 自主招生 其他
高考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高二 |

高三 |

二轮专题复习 |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高考文综指导 高考文综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年)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学案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青海
所属阶段: 一轮基础复习
年级: 高三
学科: 文综
资料版本: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2-8 17:35:1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860-1901)

阶段特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走向深入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古老的中国走出了器物变革的重要一步,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在此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

知识整合

一、政治

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一兴中会。

5.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6.1898年,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发展迅速,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并加速了它的灭亡。

7.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戊成变法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背景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理论准备。(4)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5)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内容

(1)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举荐新政,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等。(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等。(3)文教:废除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等。(4)军事:建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等。

3.评价

(1)爱国性: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进步性: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利学文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启蒙性:它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2.民族资本主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一批近代民族工业在东南沿海诞生。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3.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轮船、铁路,四通八达的电报网形成,近代报刊产生。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

三、文化

1.19世纪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合理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君主专制,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严复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康有为的思想

(1)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2)用儒家语言为政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一种进化论的依据。(3)坚持渐进变革,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共和。

梁启超的思想

(1)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2)要建立“新’’的中国,必须先培养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自新国民。(3)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定一部宪法和培养有资格的国民。(4)中国立宪不可操之过急。(5)宪法的权威高于一切。

导学要旨

1.综述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经济:是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2)政治: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思想文化: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习俗。(4)发展趋势:由于先天不足,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归纳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体现出强烈的反建反侵略性质。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3)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后来逐渐领悟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近代前期的思想演进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器物层次(师夷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

(4)每一步新的探索都吸收了前面探索的得失而有所发展;每一个新的探索又为后面的探索提供了借鉴经验,都有继承和发展的联系;每一步探索都集中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5)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走了一条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其中最重大的选择是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土地,使中国有了先进的革命指导思想。

第三节 从辛亥革命到国民革命时期(1901-1927)

阶段特征

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中国跨越了清末、民初(北洋军阀统治)两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下层代表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政体,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这一时期,近代化的整体发展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知识整合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9011912)

1.政治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11010日,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

1912年春,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19122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孙中山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活动与贡献

(1)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①主张改良: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②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创立兴中会,踏上民主革命道路。③成立革命政党:1905年成立同盟会,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④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⑤建立民国:191211日,建立中华民国。

(2)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否定独裁专制,赋予国民权利。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法令。

(3)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2.历史评价

(1)民族民主革命先行者。(2)高举三民主义大旗,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促进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高涨。(3)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参加护国运动,发起护法运动。(4)开创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2.经济与社会生活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起步。③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④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⑤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詹天佑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主要活动与贡献:(1)中两结合,建造滦河铁路大桥。(2)修筑京张铁路等铁路工程,自行设计和修筑“人”字形铁路。创造了中国铁路史奇迹。(3)督办粤汉铁路。(4)监管中东铁路。

2.历史评价: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3.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1905年,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19121919)

1.政治

(1)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近代中国两大社会主要矛盾合流,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2)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3)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轻工业发展较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2)社会生活: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3.文化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人中国。后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1.政治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1921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3)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4)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5)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6)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7)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士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2)社会生活:①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彤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势。

3.文化

(1)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勃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1924年,动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从中共创建到大革命时期(19211927),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导学要旨

1.五四运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复习这段历史有几个方面的材料必须重视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

(2)了解关于五四运动的主要观点,如关于五四运动爆发原因、性质和领导者,五四精神与主旨等的不同见解。

(3)关于五四周年的纪念性文章,如李长春200954日在纪念五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认为:“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

2.要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必须理解中共成立的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够党中国共产党(不再是资产阶级的够党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纲领——彻底反帝反封建纲领;新的斗争策略和莽命方法——统一战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等;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

3.学习新文化运动可以将其放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历史传承)审去综合思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