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包括生殖的种类、动物生殖细胞的生成、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4.1
概 念
举 例
分裂生殖
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
变形虫、细菌
出芽生殖
在母体的一定部位长出芽体(新个体)
酵母菌、水螅
孢子生殖
母体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孢子,由孢
子萌发成新个体
真菌(青霉)
低等植物(衣藻)
营养生殖
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与
母体脱落后,发育成新个体
马铃薯的块茎
草莓的匍匐茎
生殖的类型
注:植物组织培养是人工进行的植物无性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
由亲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由配子两两结合形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的生殖方式
配子形态大小相同(同型配子)
配子形态大小不同(大配子和小配子)
配子形态大小差别很大,大的称卵细胞(雌配子),小的称精子(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合子特称受精卵
(2N) (2N) (2N)
胎的发育
胎后发育
卵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蜜蜂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 萌发核分裂
一核消失,一核分裂
花粉母细胞(2N)
珠孔
消失
花粉(N)
(N)
精子卵细胞
极核
(2N)
受精卵
受精极核
(3N)
减数分裂
珠被 胚囊母细胞(2N)
发 育 核分裂(3 次)
胚囊(N) 八核胚囊
成熟胚囊 双
4.2
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四种精子
(一种卵细胞)
精细胞
2.1
C4 植物比 C3 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
C3 植物
|
C4 植物
|
结构原因:
维管束鞘细胞的结构
|
以育不良,无花环型结构,无叶绿体。
光合作用在叶肉细胞进行,淀
粉积累,影响光合效率。
|
发育良好,花环型,叶绿体大。暗反应在此进行。有利于产物运输,光合效率高。
|
生理原因:
PEP 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
只有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与 CO2 亲和力弱,不能利用低 CO2。
|
两种酶均有。
PEP 羧化酶与CO2 亲和力大, 利用低 CO2 能力强。
|
2.2
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
照在该地面的总的光能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
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热能损失
光能损失→荧光、磷光
光能→电能→化学能(贮存)
必需矿质元素供应
4.4
1、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在配子中进行自由组合,所以形成不同种类的配子
2、配子(精子、卵)种数等于组合数
3、组合数又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有关
4、每一个精原细胞分裂都只形成两种精子
5、每一个卵原细胞分裂都只形成一种卵子
|
6、要产生 2n 种精子至少需要 2n-1 个精原细胞参与减数分裂
7、要产生 2n 种卵细胞至少需要 2n 个卵原细胞参与减数分裂
|
①当 m<2n-1,则生成的精子类型最多为 2m<2n 种
②当 m≥2n-1,则生成的精子类型为 2m =2n 种
|
有丝减数区分难,抓住几个关键点。
有丝分裂要加倍,减数分裂看同源。
|
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开要减半
再分过程同有丝,染色体中无同源
|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
|
|
|
|
|
1、每一个精原细胞分裂都要形成 4 种精子 配子多样性
与同源染色体对数无关 的主要原因
2、每一个卵原细胞分裂都只形成 1 种卵子
3、m 个精(卵)原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精子(卵)最多为 4m(m)种,与染色体对数无关
(不符合 2n 规律)
|
|
|
|
4.5
比较项目
|
减数分数
|
有丝分裂
|
复制次数
|
1 次
|
1 次
|
分裂次数
|
2 次
|
1 次
|
同源染色体行为
|
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
|
无
|
子细胞染色体数
|
是母细胞的一半
|
与母细胞相同
|
子细胞数目
|
4 个
|
2 个
|
子细胞类型
|
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极体
|
体细胞
|
细胞周期
|
无
|
有
|
相关的生理过程
|
生殖
|
生长、发育
|
|
|
数量
|
DNA
|
|
|
数量
|
|
染色体(DNA)的
|
4
|
|
染色体
|
|
4
|
|
|
变化曲线
|
2
|
|
|
|
2
|
|
|
|
|
|
|
时期
|
|
|
时期
|
4.6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4.7
动物的个体发育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形成羊膜, 内有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水环境,防止震动、保护胚胎。
|
SHAPE \* MERGEFORMAT
判断必需矿质元素的标准是
①不可缺少性:缺乏不能完成生活史
②不可替代性:有专一缺乏症,加入其它元素不可替代
③直接功能性:直接影响,不是通过影响土
壤、微生物等的间接作用
|
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
设想
|
注射
SHAPE \* MERGEFORMAT
活R 型(无毒)
注射
SHAPE \* MERGEFORMAT
活S 型(有毒)
注射
SHAPE \* MERGEFORMAT
死S 型(加热)
注射
+
死S 型 活R 型
注射
死亡 活S 型
在死S 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菌转化成S 细菌
|
健康
死亡
健康
死亡
分离
|
|
格里菲思实验
|
|
|
|
5.2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 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5.3
证明R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5.4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能够贮藏大量遗传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