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新引进的生物的早期增长接近“J”增长(我国环颈雉刚引入美国时)
特点:①增长率不断变化
②种群数量为 K/2 时,增长率最大
③种群数量为 K 时,增长率为 0
环境阻力
时间
时间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 迁出
凡是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包括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和人为因素。
①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②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
6.2
群落的概念及结构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生物群落。
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的分层状态叫垂直结构。
不同生物对不同生态环境有不同的要求和适应性,导致不同生态习性的生物处于不同的层次。
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群生物分布的状态叫水平结构。
第 81 页
环境因素在不同地段的不一致性,导致不同生物在不同地段的分布差异。
6.3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类 型
按无机因子分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矿区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按形成过程分
自然生态系统
原始森林 未污染海洋
半自然生态系统
放牧的草原 采伐的森林
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 农田 村庄
6.4
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
|
构成
|
作用(主要生理过程)
|
营养方式
|
非生物
成 分
|
非生物的物质
和 能 量
|
光、热、水、土、气
|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
|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细菌
|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
自养型
|
消费者
|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
异养型
|
分解者
|
腐生微生物、蛔虫
|
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用)
|
6.7
典型生态系统的特点比较
生态系统类型
|
主要的环境因素
|
主要生产者
|
主要消费者
|
特点及作用
|
森林生态系统
|
水 温度 土壤
|
主要是乔木
|
树栖哺乳类、
鸟类等
|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
草原生态系统
|
限制因素:水
|
主要是草本植物
|
奔跑类
|
种群和群落变化剧烈畜牧基地
调节气候 防止风沙
|
海洋生态系统
|
水、盐等
|
微小的浮游植物
|
微小的浮游动物到大型哺乳
动物极其多样
|
结构复杂资源丰富
调节全球气候
|
湿地生态系统
|
水
|
水生、陆生植物
|
鸟类、昆虫、水生动物
|
生态类型多样 动植物资源丰富
防洪抗旱
|
农田生态系统
|
人
|
农作物
|
农业害虫
|
人的作用很关键
群落结构单一
|
|
城市生态系统
|
人
|
草地、绿化带
|
人
|
能量生产不足
|
第 82 页
6.8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级 Ⅰ Ⅱ Ⅲ Ⅳ (一般不超过五级)
由食物链构成的网状结构
由食物(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生物组成层次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6.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能量流动。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前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10%—20%流向后一营养级(十分之一法则)
按最低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En = E1 0.1
n 1
按最高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En = E1 0.2
n 1
第 83 页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9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特点 广大的空间:全球(生物圈) 漫长的时间:经历地质过程
6.10
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成为统一整体。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返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6.1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持原状的能力。
群落演替 净化作用等
6.12
生物圈及其稳态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有生物分布的圈层组成。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②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取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物质循环
③生物圈自身——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
6.12 全球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 森林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 酸雨
6.12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硫循环失衡:大气
SO2 增多,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
②直接伤害植物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金属物材料。
6.13
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价值
尚待开发
特有种古老种多经济物种丰富 生态系统多样
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SHAPE \* MERGEFOR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