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
概念 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能量流动。 ,,
呼吸作用
三 级
消费者
过程
呼吸作用
次 级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初 级
消费者
生产者
特点
|
单向流动
|
|
|
|
|
|
|
|
逐级递减
|
前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
10% — 20%流向后一营养级(十分之一法则)
|
|
计算
|
食物链
|
A
|
B
|
C
|
D
|
E
|
|
营养级
|
1
|
2
|
3
|
4
|
5
|
|
|
|
|
能 量
|
E1
|
E2
|
E3
|
E4
|
E5
|
|
|
按最低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
E n
|
E 1
|
n 1
|
|
|
0
.1
|
|
|
按最高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
E n
|
E1
|
0
.2 n
1
|
|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9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概念
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广大的空间:全球(生物圈)
特点
漫长的时间:经历地质过程
碳循环
大气固氮
-
NO 3
硫循环
|
|
大气 CO2 库
|
光
|
呼
|
呼
|
合
|
吸
|
吸
|
作
|
作
|
作
|
用
|
用
|
用
|
捕食
|
消费者
|
|
|
生产者
|
呼
|
|
燃
|
|
吸
|
|
烧
|
|
作
|
|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
|
|
用
|
|
|
|
|
化石燃料
|
|
分解者
|
|
氮循环
大气氮库(
N 2)
|
|
|
|
反硝化细菌
|
N2
|
|
工业固氮
|
|
生物固氮
|
|
|
|
|
|
|
|
|
|
|
尿素
|
|
|
氮素化肥
|
脲酶
|
|
-
|
脲酶
|
消费者
|
|
|
|
|
|
|
|
|
NH 3
|
|
|
|
尿素
|
硝化细菌
|
|
分解者
|
|
|
|
|
|
捕食
|
|
|
|
|
|
|
|
|
氮盐
|
NO2
|
-、NO3
|
-
|
生产者
|
|
|
|
|
|
遗体
|
|
|
|
|
|
|
|
大气中 SO2
吸收
捕食 燃 燃 分
降 生产者 消费者
烧 烧 解
水
吸
收 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
土壤或水中的 SO42- 分解者 化石燃料
火山爆发
6.10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两者同时进行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总体关系
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成为统一整体。
物质对能量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网流动
能量对物质 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返
6.1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或
概念
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持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 保持原状的能力 。
原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 复持原状的能力 。
原因 群落演替 净化作用等
关系
|
强
|
弱
|
|
|
保
|
|
复杂
|
恢
|
|
|
|
|
持
|
|
|
复
|
|
力
|
|
生态系统结构
|
力
|
|
稳
|
|
稳
|
|
|
|
|
定
|
|
|
定
|
|
性
|
弱
|
强
|
性
|
|
|
|
简单
|
|
|
6.12 生物圈及其稳态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生物圈
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有生物分布的圈层组成。
生物圈的稳态
原因
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①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供应——能量流动②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取之不竭的物质来源——物质循环③生物圈自身——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
6.12 全球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 森林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气温上升 臭氧层损耗 酸雨
6.12 酸雨的成因与危害
成因
危害
硫循环失衡:大气 SO2 增多,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净能力,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
①水体酸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生殖发育。
②直接伤害植物芽和叶,影响植物生长。
③腐蚀建筑物和金属物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