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目录导航
[编号: ]伴性遗传的特点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重庆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分类: 初中竞赛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1-12-23 17:58:05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5.25 伴性遗传的特点

 

说明:这里讨论致病基因的遗传。隐性遗传表示隐性基因致病,显性遗传表示显性基因致病。


 

 

 

 

交叉遗传:父传女,母传子。

 

男(雄)性患者多于女(雌)性患者。

 

隐性

 

男(雄)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均由母亲传递。

 

遗传

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均为携带者。

X

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患者双亲中至少一个是患者。

女(雌))性患者多于男(雄)性患者。

 

显性

 

女(雌)性患者的子女患病机会均等。

 

遗传

 

男(雄)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

 

未患病者的后代不会患病(真实遗传)  

 

 

 

①不同源时基因无显隐性关系。

 

伴 Y 遗传             ②基因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并表现出来。

 

③具家族同源性,用于刑事侦探和亲子鉴定。


 

 

 

 

 

 

 

X aY× X A X A

 

X A Y× X A X a

 

患者

 

 

 

携带者

 

X A X a

X A Y

X A X A   XA X a   X A Y

X aY

携带者

 

 

 

 

患者

 

X aY× X A X a

 

X A Y× X aX a

 

 

患者

 

患者

 

A   a

a   a

A

a

A

aa

XX  XX  XY XYXX XY

患者

 

患者

 

患者

 

 

 

果蝇硬毛遗传  ( 与 X 染色体同源 ):

 

(短硬毛 )X bYB ×X bX b( 正常硬毛 )

 

 

 

 

b    b              a   B

(短硬毛 )X X            X Y (正常硬毛 )

 


 

5.26 伴性遗传中的致死效应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花粉

 

( 雄配子 )致死

 

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雄性个体致死

 

 

剪秋罗植物叶型遗传:

 

 

 

 

 

 

 

 

 

 

 

 

宽叶 X BX B× X bY 窄叶

宽叶 X BX b

× X b Y窄叶

 

 

X A X a

XA Y

 

 

 

 

 

 

 

 

 

 

 

 

 

 

 

 

X B

X b

Y

 

X B

X b

X b

 

 

 

正常

正常

 

 

 

 

Y

 

 

 

 

 

 

 

 

 

 

 

 

 

 

( )

 

 

 

 

( )

 

 

 

 

 

 

 

 

X BY 宽叶

 

X BY

X b Y

 

XAXA

X A Xa

X A Y

X aY

 

 

 

 

 

 

宽叶

窄叶

 

正常

正常

正常

死亡

 

(特点:无窄叶雌株  )

 

 

 

 

 

 

 

 

 

 

1

1

 

 

 

 

 

 

 

5.27 通过性状识别性别的杂交设计

性别区分并不难

 

 

 

 

同型隐性异型显

 

 

 

 

 

 

 

 

 

 

 

 

 

 

 

 

XY 型性别决定

 

 

 

 

 

 

 

 

 

 

 

 

 

 

 

 

 

显性

×

隐性

显性

隐性

 

 

 

 

 

 

 

A

×

a   a

 

 

A   a

a

 

 

 

果蝇眼色遗传

 

 

X  Y

X X

 

 

X  X

X Y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ZW 型性别决定

 

 

 

 

 

 

 

 

 

 

 

 

 

 

 

 

 

显性

×

隐性

显性

隐性

 

家蚕油脂皮肤遗传

 

ZOsW

×

ZosZos

 

 

ZOsZos

ZosW

 

 

 

(油脂皮肤透明)

 

正常蚕

油蚕

 

 

正常蚕

油蚕

 

 

 

 

 

 

 

 

 

 

 

 

 


 

第    57 页



 

 

 

 

5.28 人类常染色体遗传病与伴

X 遗传病的比较

 

 

 

 

常染色体遗传病

X 染色体遗传病

 

 

遵循的定律

 

分离定律

 

显性遗传

致病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

X 染色体

 

(显性基因致病)

发病概率

男女均等

女性多于男性

 

 

判断方法

无特殊的判断方法,根据相关特点判断

 

 

遵循的定律

 

分离定律

 

隐性遗传

致病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

X 染色体

 

发病概率

男女均等

男性多于女性

 

(隐性基因致病)

 

 

 

 

 

①父母正常有女儿患病时,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判断方法

②根据相关特点判断

 

5.29 细胞质遗传的一般形式

P                                                             母方性状                           ×                     父方性状

 

 

 

 

 

F1                                                                                                 母方性状

 

 

 

 

5.30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情况表

 

细胞核基因

 

表现型

 

 

 

 

 

 

 

 

( r 不育 )

RR

Rr

rr

 

细胞质基因

 

 

正常基因

N

(N)RR  可育

N(Rr) ( 可育 )

N(rr) ( 可育 )

 

不育基因

S

S(RR) ( 可育 )

S(Rr) ( 可育 )

S(rr) ( 不育 )

 

 

5.31 植物的三系配套杂交       (选学 )

 

 

三系

 

 

 

 

 

不育系            S(rr)                                                     保持系            N(rr)                                恢复系                                              N(RR)

 

 

 

 

 

 

不育系         ♀ S(rr)  ×  N(rr)   ♂        保持系                                不育系            ♀ S(rr)                ×  N(RR)  ♂              恢复系

 

 

 

 

 

 

 

不育系             S(rr)                                                                                                                        (可育 ) S(Rr)   杂交种


 

 

 

 

 

 

 

 

第    58 页


 

 

 

 

5.32 判断核、质遗传的方法


 

 

 

 

 

 

 

 

 

 

1

 

 

2

 

 

 

3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看基因的来源                                       来源于核                                        来源于质

 

无分离比或

看子代分离比                                                                                               一定的分离比 符合任何一条即可判断无一定的分离比

 

 

 

看正反交结果                                               一致                                                  不一致

 


 

 

 

5.33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①环状双链    DNA ,共 16569 个碱基对

 

结构                  ②外环富含   G,称为重链,内环富含                         C 称轻链

 

③重链含   28 个基因,轻链含    9 个基因

 

线粒体基因组

 

 

 

 

 

 

 

 

 

13

种多肽链

 

 

 

基因

37 个,共编码

22

tRNA

编码区是连续的

 

 

 

 

2 rRNA

 

 

注意

氧化磷酸化酶系统需要的    80

多种蛋白质亚基,线粒体基因组仅编码

13 种。

 

 

 

 

 

5.34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遗传本质

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因存在形成

成对存在

单个存在

基因的传递方式

父母双方传递

仅由母方传递

遗传特点

孟德尔遗传

母系遗传

子代表现型

由显隐性关系决定

完全由母方决定  (大多表现母方性状  )

显隐性关系

没有

子代分离比

有一定的分离比

无一定的分离比  (可能出现分离  )

正反交结果

相同 (伴性遗传时可有例外   )

不同

配子中基因的分配方式

减半均分

随机分配

基因突变

频率低,不一定表现出来

频率高,突变的一定要表现出来

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中心法则

遗传自主性

全自主

半自主(受核基因控制)

转录翻译系统

 

各自独立

转录场所

细胞核

线粒体和叶绿体

翻译场所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

对性状的控制

控制全部性状

仅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少量性状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