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有——①江淮地区六、七月份的梅雨;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份的伏旱;
③东南沿海夏秋季节的台风;
④华北地区春季和初夏的春旱;
⑤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寒潮;
⑥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的倒春寒(春季的强低温和雨雪天气);⑦东北、华北、西北春季的风沙天气;
⑧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的暴雨洪涝;等。
18.我国旱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①受夏季风进退影响的锋面雨带的移动,导致北方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正常年份);
②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19.华北春旱的成因——①春季,夏季风尚未到达华北地区,降水少;
②春季太阳高度增大,升温快,又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③春季正是华北地区小麦返青和春耕季节,需水量大。
20.长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风和锋面雨带推进到了华北、东北一带,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控制,形成高温、晴朗、干旱的天气。此时,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所以,伏旱往往会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威胁。
21.华南及西南冬、春干旱的成因——①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②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③农田有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④西南地区易发生干旱还与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损失有关。
22.秦岭—淮河一线的气候意义有——①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界线;⑤≥10℃积温4500℃等值线。
23.描述某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及变化)和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两方面描述。
24.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温(高低及变化)、降水(降水量及季节分配)、水热组合状况(如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以及其它突出的气候要素特征(如光照、风、气压等)等方面描述。
25.影响气温的因素有——①纬度(或太阳辐射);
②下垫面状况(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③大气运动;④天气状况;⑤人类活动;等。
26.影响降水的因素有——①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的影响);
②天气系统;③地形地势;④海陆位置;⑤洋流;⑥人类活动;等。
27.影响气候的因素有——①纬度(或太阳辐射)因素;
②下垫面因素(包括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植被状况、地面性质等);
③大气环流因素;④人类活动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