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目录导航
[编号: ]生态系统的结构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所属地区: 安徽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分类: 初中竞赛
上传用户: 家教网2021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2-1-5 17:43:00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1.            “J”型增长

(1)            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            数学模型

N0: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Nt t:时间

Nt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            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            “S”型增长

 

(1)            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

种群数量达到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

(2)  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 K 值)后, 将停止增长

(3)            K 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保护有益生物: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K )

②防治有害生物:一方面,增大其生存压力,降低环境容纳量(K ),另一方面,要在害虫数量达到               K/2                               之前进行提早防治,防止害虫大爆发。6.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受人口控制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1.            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            概念要点

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            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            群落的物种组成

(1)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            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            群落的空间结构

(1)           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            类型

 

(3)            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4.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中关键词“代替”是指“优势取代”还是“完全取代”?优势取代

5.            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苔藓阶段

 


地衣阶段

 


裸岩阶段

 

→          →          →              →          →

6.            群落演替的趋势

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   量越来越,稳定性越来越

7.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方向进行。

 

生态系统的结构

 

2.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组成成分

成分

范畴

作用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无机盐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

来源

 

生产者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消费者

 

主要指动物等异养型生物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

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

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2)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都是消费者,不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