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首页——>>资源平台——>>语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辽宁页面)
语文 初中同步 中考 高中同步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考 学科竞赛 自主招生 作文 其他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录导航
一轮基础复习
必修一 |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苏教版 人教版
必修二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三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四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必修五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鲁教版 语文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高一 |
华师大版(上) 人教普通版(第一册)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二册)
高二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三册) 人教普通版(第四册)
高三 |
华师大版(上) 华师大版(下) 人教普通版(第五册) 人教普通版(第六册)
选修系列 |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北京版(08版) 鲁人版(08版)
选修1 |

一轮复习 |
全国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字音和字形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重要和常用词语理解与运用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修辞方法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专题--作家作品常识 阅读专题--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专题--文学作品阅读(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阅读专题--古代诗文阅读 写作专题 学业水平考试基本篇目
三轮综合复习 |
三轮综合专题 最新模拟检测试卷
特别专题与汇总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指导 学业水平测试相关汇总专题
[编号: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素材
文件大小: 9216KB
所属地区: 辽宁
所属阶段: 二轮专题复习
学科: 语文
专题/考点: 阅读专题--文学作品阅读(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上传用户: 家教网0309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2-3-18 18:08:4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①几个世纪以来,科学一直被看成一种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力量,以牛顿力学为代表近代科学引发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20世纪初,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从宏观和微观的尺度上,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向了高峰。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

1845年8月,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开始打破人们对科学的迷信。当原子弹造成的种种惨象通过媒体传播时。那些参与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陷入了深深地内疚之中。他们开始感到,科学研究的领域也存在着潘多拉拉盒子。

20世纪后半叶,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开端的分子生物学革命逐渐成了科学舞台上的主角。20世纪60年代初,遗传密码被破译。1969年,DNA限制性的内切酶被发现。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伯格将猿猴病毒40(SV40)的DNA引入大肠杆菌并与其DNA重组,获得了一种新的带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由于SV40对鼠类动物具有致癌性,还可以在试管内使人的正常细胞转达化为癌细胞,因此伯格的重组大肠杆菌就有可能具有致癌性。

④大肠杆菌广泛存于人体肠道内,如果含有SV40基因的大肠杆菌在人群间传播,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美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罗伯特·普兰克了解了伯格有的工作后,立即与他通电话,指出这种大肠杆菌可能成为传播人类肿瘤的媒介,并建议他暂停此项研究。这使伯格特犹豫,他深知DNA重组技术的革命意义,但他也为此项研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担忧,他与其它生物学家讨论后,他毅然决定暂停此项研究。

⑤但是,DNA重组的研究并未停止,并在其他实验室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基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1974年7月,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直,伯格等著明分子生物学家联名发表了一封建议信,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因为“伯格信件”的倡议,1975年2月,16个国家的140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加州举行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尽管基因重组技术会促进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可是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专门对此做了一个题为《DNA争论:科学反对它自己》的专题节目,向公众普及科学伦理。

⑥在伯格信件中,积极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主动提出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这在科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堪称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选自《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伯格信件”的阐述,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A.伯格兴建是伯格等分子生物学家在美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74年7月联名发

表的一封建议信。

B.伯格信件提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无条件禁止一切基因重组研究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无法预知的后果。

C.在伯格信件中,伯格等杰出科学家主动提粗对他们从事并取得成果的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限制。

D.“伯格信件”这一科学史上的重大时间显示了那一代科学家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  B

解析  考生首先要通读全文,迅即找到信息源。B项的有效信息是第⑤段“呼吁在全世界范围内

无条件禁止一切有可能导致无法预知后果的基因重组研究”。显然,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范围扩

大了。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中称科学为一种新的“偶像”,这是对在欢呼中登上神坛的科学的批判。

B.DNA重组技术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也有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

C.杰出的科学家主动停止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D.加州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分子生物学革命产生的生物新类型。

答案  B

解析  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A项信息源是第①段“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科学作为以一种新的“偶像”登上神坛”。尽管文章有批评的意思,但不是指科学的地位空前提高而言。该项张冠李戴。C项信息源在④、⑤段“基

因重组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原文说的是“伦理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原文第⑤段后面说其对健康的危害的是加州会议的与会者。此项张冠李戴。D项信息源在第⑤段“运用这项技术所产生的生物新类型,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和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必须对此严加控制。”关键点是两个“这”的指代意义。这里张冠李戴和强加因果。

8.本文原标题为“科学反对他自己”,依据文章,对该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反对它自己并不意味着反对它的全部,而是反对它有悖于科学伦理的部分。

B.只是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害人类的科学研究,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C.防止科学技术在运用中对人类造成危害,有赖于科学家的道德勇气与社会责任感。

D.新科学反对旧科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过去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的。

答案  D

解析  此题没有像常题那样考查推断,而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题型新

颖。考生作答时要据全文分析题目中的“科学”和“他自己”的确切含义。文

章并没有涉及科学的新旧,因此,D项无中生有。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