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检测十七
第五单元(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双基通鉴】
骨骼:由所有骨组成,骨起 的作用。
:分 和 ,外覆盖 ,使关节
① 运动 关节: :紧包关节头和关节窝,内有 ,使关节
动 系统 :内有滑液,使关节灵活
物 组成 肌腱:位于骨骼肌两端,附着在 上
的 骨骼肌:
运 肌腹:由 组成,受刺激能 和
动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①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牵引 绕 活动,产生运动。②运动需要在 的支配下,和其他系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② 先天性行为: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先和 如:
天学 学习行为: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
性习 而获得的行为。如:
行行 探究动物的行为:①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②动物的绕道取食
为为 结论:
③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 社会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行为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进行交流 ,动物的
、 和 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重点攻略】
一、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名称
|
结 构
|
功 能
|
关节面
|
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
|
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还具有弹性,可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
关节囊
|
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
|
关节囊和韧带把两骨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囊壁内表面分泌滑液
|
关节腔
|
由关节面和关节囊围成的密闭腔隙,内含滑液
|
滑液能减少两骨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自如
|
【突破策略】关节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可利用关节的结构模式图,在牢牢记住图的前提下,分清各个结构的关系,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关节疾病,如:关节炎,脱臼等,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题】下列关于关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所有的动物都有关节 B.关节使哺乳动物的运动灵活自如
C.关节头、关节窝表面覆盖着关节软骨 D.关节囊能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解析】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运动系统的组成,只有高等动物才有运动系统,也只有具有运动系统的高等动物才有关节。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类别
|
先天性行为
|
学习行为
|
形成
|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
获得途径
|
由遗传物质控制
|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
|
适应特征
|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
进化趋势
|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
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
|
行为方式
|
简单
|
复杂
|
形成过程
|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
行为意义
|
有一定的局限性
|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
【突破策略】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要从二者的形成时间、获得途径、意义、形成过程等方面分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通过探究实验验证学习行为的形成,加深对学习行为的理解,以及学习行为对动物生活的意义。
【例题】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①被蜜蜂蜇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②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 ③蜘蛛结网 ④海洋馆的海豚会表演各种节目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先天性行为的定义,即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即先天性行为,而①④则是动物后天经过学习形成的。
三、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内还形成等级。
2、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气味、声音等。
【突破策略】社会行为的特征,要结合生活实例,如蚂蚁、猴群、鸡群、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的生活情况,理解记忆。而群体内信息交流的方式,可通过对“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来理解,并掌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人工合成性外激素来诱杀农业害虫等。
【例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信息交流的是 ( )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蚊子飞行时发出“嗡嗡”声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前来交尾
【解析】答案C。该题考查的是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动作、声音、气味等,但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只是翅的振动引起的,起不到交流信息的作用。
【应用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部位是( )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
2.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3.袋鼠在做腾空跃起运动时,参与这一运动的主要关节有 ( )
A.腕关节、肩关节 B.膝关节、肘关节 C.肘关节、髋关节 D.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4.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
D.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
5.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只经过了不足10就学会了走迷宫。这说明 ( )
A.蚯蚓走的迷宫复杂 B.蚯蚓比老鼠的学习能力强
C.老鼠比蚯蚓的运动快 D.老鼠比蚯蚓的学习能力强
6.下列叙述不符合骨骼肌特征的是 ( )
A.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同一骨的两端 B.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
C.骨骼肌的收缩可使骨围绕关节运动 D.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7.几乎所有的灵长目动物,像猕猴、黑猩猩等,都过着等级森严的群居生活,下面与它们群体中“首领”的产生关系最大的动物行为是 ( )
A.贮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繁殖行为 D.捕食行为
8.动物的行为千奇百怪,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
A.蚊叮咬人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狗撒尿做标记 D.蜜蜂的圆形舞
9.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更高等。下列说法最完整的是 ( )
A.这有利于脊椎动物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这有利于脊椎动物寻找配偶
C.这有利于脊椎动物有效地逃避敌害 D.这有利于脊椎动物获得更多食物
10.小宇同学和几位好朋友在看马戏团表演时,发现马戏团的狗能用叫声表演“算算术”,狗的这种行为是 ( )
A.学习行为 B.遗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 A、B、C都不对
11.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突然释放出一种“臭气”,利用这种臭气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 )
A.先天性、攻击行为 B.先天性、防御行为
C.后天性、防御行为 D.后天性、攻击行为
12.小欧同学家的宠物狗非常可爱。小欧一回家,小狗就会把他的拖鞋叼给他,让小欧非常高兴。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适应行为 B.经验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1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4.“狼孩”的故事为许多同学所熟悉。失去了小狼的母狼,把人类的婴儿当作自己的后代来喂养。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 )
A.贮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15.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需要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同学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能科学说明菜青虫的该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
B.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C.有利于给菜青虫提供安静的环境
D.探究结果更具有可信度
16.下列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①小鸟喂鱼 ②大山雀喝牛奶 ③黑猩猩钓取食物 ④鸡的绕道取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出现猴A优于猴B,猴C优于猴A,猴B优于猴D,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应该是 ( )
A.猴A B.猴B C.猴C D.猴D
18.下列这些动物的行为中,都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一组是 ( )
①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②鸟类的各种鸣叫声③蚂蚁相互碰触角④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⑤遇到猎豹追捕,蹬羚会急转弯⑥狗一路走一路撒尿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19.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复杂的生理过程,起主要调控作用的是 ( )
A.激素 B.神经系统 C.运动器官 D.感觉器官
20.有一只萤火虫在夜晚发光时腹部不停地摆动,他最可能在 ( )
A.吸引雄萤火虫 B.照亮飞行途径
C.觅食
D.吸引其他种类昆虫
二、非选择题
21.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 从[
] 中滑脱出来的现象。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2)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 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2.如图所示为人体的屈肘和伸肘过程。请据右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A表示 动作,图B表示
动作。
(2)①表示 ,在图A中处于 状态,②表示 ,则同时处于 状态;图B中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
(3)当你双手自然下垂时,感觉到比较轻松,是因为①、②均处于 状态。
(4)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反映出各种肌群之间的 关系。
23.在大白菜、卷心菜、小油菜等蔬菜的叶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即菜青虫。该虫可危害蔬菜。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材料用具:敞口的玻璃缸2个、蔬菜、天平等。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取新鲜的同样质量(a克)的菜叶两份,分别放入A、B玻璃缸。②A缸放置菜青虫3只,B缸不放置菜青虫。③一天后,将两缸的菜叶取出分别称重:A缸菜叶的质量为b克,B缸菜叶质量为c克。④计算:(a-b)/3克即为一只菜青虫一天的食量。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1)菜青虫是 的幼虫。长大后先变为 ,再羽化为成虫,为 发育。
(2)一天后,B缸中的菜叶称重为c克,请你推测a、c二者的关系是 (用字母和“>、<或=”表示),判断的理由是: 。
(3)“(a-b)/3克即为一只菜青虫一天的食量”,你认为是否科学严密?理由是
。正确的计算是: 。
(4)实验中B缸的装置是否可有可无? 。它有什么作用?
。
(5)菜青虫总是取食 科植物的蔬菜,从获得途径看,这种行为是
行为,是由动物体内 所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