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实验与研究
资料年份:
资料类别: 课时练
文件大小: 10752KB
所属地区: 湖南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资料版本: 苏教版(上)
章:
节:
上传用户: 家教网523
下载等级:所有用户
更新时间: 2022-6-1 18:41:23
下载次数:0
需要点数:0
审核状态: 未审核

 资料简介: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

【要点梳理】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之一。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不单是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因此,特别强调如控制变量,设计对照或重复,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初中阶段的实验主要涉及三类:观察与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

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设定适宜条件,控制好实验变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生物学实验实质上是一种人为控制条件下的生命再现过程。实验中所涉及的可能影响到生命活动的所有条件,除了控制条件,都必须尽量控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以充分再现生命现象。变量可以是生物因素,如植物、动物等,也可以是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温度等,变量往往蕴含在探究实验所提出的问题中。

三、避免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设置重复实验,确保实验结论的准确性。选择的实验样本不能太少、太单一,应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普遍性。

四、实验结果的表达

针对实验现象,分析单一实验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并选用文字、表格、坐标曲线图等形式进行具体、准确表达。在预期实验结果时,注意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讨论和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

五、对科学探究的考查

对科学探究的考查主要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或评价、完善实验方案、补充实验步骤、表达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往往和其他章节的重点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题型以综合分析题和实验题为主。

【典例分析】

【例题1】(2009·山东中考)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

实验步骤

A

B

1000mL池塘水

1000mL自来水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一只

加入等量的蝌蚪饲料

加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

不加甲状腺制剂

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解析】

1)解读实验过程表格可知,本探究性实验设计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水质,另一个是甲状腺激素制剂,不符合探究实验惟一变量的原则;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在实验时应选取多只小蝌蚪而非一只。

2)由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变量应为甲状腺激素制剂,所以水质应是相同的,均应换成池塘水。

【答案】(1)第一处是第①步,应该在两缸中加同样水质的池塘水;第二处是第②步,加入1只蝌蚪数量太少,应加入相同数量的小蝌蚪若干只(10-20只)

2)形成对照

3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快(A缸中的蝌蚪先发育成青蛙,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较长)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例题2】(2009·长沙中考)2008年我国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至今我们还记忆犹新。

1)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加入三聚氰胺正是假冒了该种营养成分。

2)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对斑马鱼鳃内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

三聚氰胺浓度(克/升)

0.5

1.5

2.0

2.5

某种酶活性(相对值)

2.5

2.4

2.3

0.1

 eq \o\ac(,1)1请依照事例,将表中其他组数据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eq \o\ac(,2)2从图表数据可看出,当水体中三聚氰胺的浓度范围为            /升时,该种酶的活性较高;但当三聚氰胺浓度达到           /升时。会显著降低该种酶的活性,斑马鱼的鳃因直接与其接触而受到严重损伤。

3)三聚氰胺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需__     ___次经过心脏后才能到达肾脏。日积月累,三聚氰胺会造成对人体肾脏的损害。

【解析】(1)题目是由社会热点“三聚氰胺”事件而进行的拓展性探究实验。

2)联系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对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3)本题用表格统计数据,并要求转换为直方图,更直观地体现实验结果。在转换时注意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生物学意义,在比较中发现变化,找出差距,得出结论。


1)蛋白质

2)①直方图如右

0.52.0     2.5

3)两(或2

【专题训练】

1.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     ,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        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       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        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2.(2011·泉州中考)学习植物生理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分析回答:

①取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分别将ABC瓶的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打开阀门,轻挤塑料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④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⑤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⑴观察甲装置可知:AB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BC构成的对照实验,变量是      AC不能构成对照实验,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      个变量。

⑵步骤③中,从A瓶挤出的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该瓶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叶片进行        作用产生的;从B瓶、C瓶挤出的气体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C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所吸收,而B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是被叶片进行的       作用所消耗。

⑶步骤④用乙装置脱色时,大烧杯内装的液体是       ,小烧杯中的液体将变成       色。

⑷步骤⑤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取自      瓶的叶片。实验证明:绿叶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所需的原料有二氧化碳。

3.(2011·湖北恩施)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A

B

C

D

1

各加入等量清水

2

不加河泥

各加入等量河泥

3

不加水藻

各加入等量的水藻

4

各加入两条相同状况的小鱼,并用软木塞塞紧瓶口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黑暗

小鱼生存时间

3

11

25

2

分析并回答:

1)实验装置C所模拟的生态系统和D模拟的生态系统相比,不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2)比较AB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的主要作用是           

3D装置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A装置中的存活时间短,可能的原因是        

4)比较CD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5)如果将B瓶和C瓶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请你提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探究问题:      

4.(2010·长沙中考)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问答:


1AB是一组对照试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          。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试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           ,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                                           



5.(2009·福州中考)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图。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电脑辐射对       的身体有没有伤害?

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

A.电脑游戏种类           B.电脑是否开机          C.大鼠的身体状况

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4)从上图的A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           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

5)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6.(2010·威海中考)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

(2)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气候转暖后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合播种。由此可以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出的假设是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    )

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4)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    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5)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收集到了如下表所示的数据。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分享到: 0
点击收缩

在线客服

进步平台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