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所有的原核细胞都具有( )
A.核糖体和线粒体
B.细胞膜和叶绿体
C.内质网和中心体
D.细胞膜和核糖体
2.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3.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光合作用色素
4.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能量转换 B.合成蛋白质 C.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 D.贮存能源物质
5.绿色植物细胞中对能量转换直接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内质网
D.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6.一分子C0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
B.6 C.7 D.8
7.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8.蛔虫细胞与细菌细胞中都没有的结构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核膜 D.染色体
9.有关液泡的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单层膜围成的泡状结构
B.内部的水溶性物质称为体液
C.细胞的水盐库和代谢库
D.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有关
10.在绿色植物生命活动中不能生成ATP的细胞结构有(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质基质
1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都有基质和基粒
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
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12.科学研究发现: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成某些专供输送到细胞外面的分泌物质。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13.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A.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B.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叶绿体和细胞核
14.下列生物中,不具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是( )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衣藻 D.菠菜
15.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应从什么时间开始( )
A.子细胞形成时 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C.染色体出现时 D.染色体消失时
16.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机体内所有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
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D.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17.下列几类细胞分裂中,观察不到纺锤丝的有( )
A.细菌细胞和蛙的红细胞
B.骨髓细胞和肾细胞
C.根尖生长点细胞
D.精原细胞的分裂
18.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 )
A.染色体复制 B.着丝点分裂 C.纺锤体牵引 D.ABC均起作用
1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和分离发生在( )
A.间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间期和中期 D.间期和后期
20.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DNA的自我复制 B.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是否出现星射线
21.有人要确定S期(细胞周期间期中合成DNA的阶段)长度,他在外于分裂期后的细胞间质中加入了用3H标记的R化合物。在下列化合物中最适合作为R化合物的是(
)
A.腺嘌呤 B.胞嘧啶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22.分化的细胞能够再恢复到原来分化前状态的是( )
A.根毛细胞 B.人体表皮细胞 C.种皮细胞 D.A、B、C都不是
23.用高度分化的月季木质部细胞,经离体组织培养出月季幼苗,说明植物细胞(
)
A.细胞衰老 B.细胞癌变 C.细胞分化后恢复原状 D.具有全能性
24.胰岛细胞中与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25.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 D.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二、简答题(有6题,共50分)
26.(6分)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出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放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核糖体和内质网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很快连续取样,并分离核糖体和内质网。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核糖体和内质网中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放射性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大量累积,最可能的解
释是 。
(2)放射性氨基酸继在核糖体上积累之后,在内质网中也
出现,且数量不断增多,最可能的解释是
。
(3)实验中,培养液相当于细胞中的 。
27.(11分)下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入标号):
(1)若这是人体的骨髓细胞,正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则该细胞核内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和 。
(2)若这是昆虫的飞行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的细胞器[ ] 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 多。
(3)若这是一个人体的肠腺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
关的细胞器[ ] 的含量会多一些,该细胞器的形
成与核内的[ ] 有关。
(4)若这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则其最大的特点是在[ ]
内 分子数是肠腺细胞内的 。
(5)若这是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该上皮细胞的游离面
有 ,增加小肠的吸收面积。
(6)洋葱根尖生长点的间期细胞与该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
是 。
28.(7分)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
A是 , B是 ,C是 。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人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
(3)乙醇、CO2、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 、 。
29.(14分)右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内填入图中标号,上填内容的文字。
(1)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是[ ] 。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2)遗传信息的转录发生在 内,转录的产物通
过 进入细胞质。
(3)若这是叶肉细胞,正处于光照下,则将二氧化碳还原成
糖类的部位是[ ] ,完成此生理过程需要光反应提
供 和 。
(4)若这是根尖生长点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则
[ ]和[ ]会消失,不存在
的细胞器有 和液泡。
(5)若这是根毛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矿质元素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是[ ]和[ ]。因为进行此生理活动需要前者提供 ,后者提供 。
35.(6分)简答右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括号内写标号)
(1)该图是 细胞的模式图。
(2)与烟草叶细胞相比,它所特有的结构是[
] 。
(3)与核糖体形成有直接关系的结构是[ ] 。
(4)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是[ ] 。
(5)细胞内蛋白质等物质的运输通道是[ ] 。
(6)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
31.(6分)请据右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依次写出C、E两个时期的名称 。
(2)RNA和蛋白质合成时期为[ ] ;
DNA复制时期为[
] ;核仁、核膜消失时期
为[ ] ;核仁、核膜重新形成时期为[ ] 。
(3)细胞在分裂后,可能出现的细胞周期以外的3种生活状态是
。
参考答案
题号
|
1~5
|
6~10
|
11~15
|
16~20
|
21~25
|
答案
|
DBDCA
|
BABBC
|
CCCBA
|
DADDC
|
DDDCC
|
26.(6分)(1)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2分)
(2)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中(2分) (3)细胞质基质(2分)
27.(每格1分,共11分) (1)DNA含量倍增 组蛋白含量相应增加; (2)[1]线粒体,能量;(3)[3]核糖体,[7]核仁; (4)[6]细胞核,DNA一半 (5)微绒毛 (6)洋葱细胞没有中心体
28.(7分) (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3)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29.(14分)(第(1)小题2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3分,第(4)题3分.第(5)小题4分)
(1)[3]细胞质(两个都对给1分) [2]核糖体(两个都对给1分) (2)细胞核 核孔 (3)[7] 叶绿体基质 (两个都对给1分)
ATP NADPH俗能量和氢也对) (4)[4] [5] 叶绿体 (5)[1] [2] 能量(或ATP) 蛋白质(或载体)
30.(6分)(1)低等植物(2)④中心体(3)⑦核仁(4)⑩线粒体(5)⑥内质网(6)线粒体、叶绿体、核膜
31.(6分)(1)G2期 中期,(2)(A)G,期,(B)S期(D)前期 (F)末期(3)继续增殖、暂不增殖、不增殖
----------------------------------------------------------------------------
第三章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大纲要求
《生物新陈代谢》教学大纲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酶的发现
酶的性质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的矿质营养
光合作用的发现
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细胞呼吸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
A
C
C
B
B
A
D
C
B
C
B
|
实验:
1.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二、高考考试说明
生物的新陈代谢《考试说明》
|
(1)酶
酶的发现
酶的性质(高效性/专一性)
(2)ATP
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与ADP的互相转化
ATP的形成途径
(3)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运输、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
(4)植物的矿质营养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合理施肥
|
(5)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糖类代谢
脂类代谢
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健康的关系
(7)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作用的意义
(8)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异化,物质/能量)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自养/异养,需氧/厌氧)
|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
高效性(实验五)
酶的特性 专一性(实验六)
ATP的理作用
ATP的结构简式:A-P~P~P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ADP + Pi + 能量
ATP的形成途径:ADP + Pi + 能量(光合/呼吸)ATP
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八)
反应式:CO2 + H2O(CH2O) + 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意义
植物的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延长时间/增加面积等)
渗透作用的原理: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实验九)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生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元素(6种)+微量元素(7种)=13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离子状态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5.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N、P、K、Mg和Ca、Fe不同
合理施肥:原理
糖类代谢
脂类代谢 来源和去路
蛋白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相互转化情况
内环境:组成为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7.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
有氧呼吸:C6H12O6 + 6H2O + 6O26CO2 + 12H2O + 能量
C6H12O6 2C2H5OH
+ CO2 + 能量
C6H12O6 2C3H6O3 + 能量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联系
新陈代谢的概念
自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五、掌握规律与方法 不断提高层次
按新陈代谢的性质综合分为二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生物的物质代谢特点、基本过程、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
第二个层次是生物能量代谢过程以及与物质代谢之间关系的综合。
复习本专题时,应抓住新陈代谢的本质,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初、高中生物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如图。
(一)以人营养为例,将初高中生物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分析说明第一个层次的综合方法
人类(全部异养生物)所需食物归根到底是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进入人体内其代谢全过程与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图解如图(自张体粹)。由图可知:人体内物质代谢全过程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
|
|
|
|
|
|
|
|
细胞内(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同时进行/相互联系(主要环节)
|
|
|
运输 运输
(循环系统)
(二)以太阳光能转变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为例,将初、高中生物学有关能量代谢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图解如下:
----------------------------------------------------------------------------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课教案
一、明确大纲要求 掌握主动权
明确《教学大纲》要求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
A
A
C
C
C
A
|
实验:
植物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观察。
实习: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选做)。
研究性课题:
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Ⅱ
II
指导
|
二、熟悉考试说明 做到心中有数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
(1)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的概念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
|
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激素调节与行为
神经调节与行为
|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再现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在此不重述)。
五、规律方法技巧
(一)植物激素的调节
1.生长素的作用
教材中关于生长素作用的叙述比较分散,不利于掌握,可将其综合为:
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②促进果实发育;
③促进插条生根;
④防止落花落果;
⑤过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据上述1中第①⑤条,可总结出)
这就是“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要注意:这里的“高浓度”,应理解为“过高浓度”,否则容易出现矛盾。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所造成的,这是生长素抑制生长的一个例子。
3.植物向光性的形成原因
植物的幼嫩茎具有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芽顶端的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但不是过高),细胞生长(纵向伸长生长)快;而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细胞生长(纵向伸长生长)慢所造成的。
4.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差异
从教材第一册P85的曲线图(横坐标之上促进,与横坐标交点不促进亦不抑制, 横坐标之下抑制)可以看出,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
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高于10-8mo1·L-则抑制其生长;
芽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10-8moI·L-,高于10-6mol·L-则抑制其生长;
茎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4m01·L-,高于10-2mo1·L-则抑制其生长。
如果使用的生长素浓度能最好促进芽的生长,对根就起抑制作用。如果使用的生长素浓度能最好促进茎的生长,则对根、芽都起抑制作用。生产无根豆芽,依据的就是这个原理,所以豆芽的根和芽都很小。
5.不同植物对生长素反应的差异
不同的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的能忍耐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有的则很敏感,很容易被杀死。有些除草剂,就是利用了“过高浓度的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抑制某些植物的生长,甚至使其死亡”的原理。如高浓度的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
6.无子番茄与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不同的
生产上培育无子番茄,其科学依据是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三倍体变异),即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即使授粉,也基本上不结种子。
7.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定要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1.除了了解各种激素的调节作用外,还要注意总结以下几点
(1)教材中涉及的人和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生长激素、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等是蛋白质激素。它们的合成场所是内分泌细胞中的核糖体(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
(2)要总结垂体、胰岛、各分泌哪些激素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催乳素。
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此外还有其他细胞下丘脑、卵巢分泌哪些激素。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等。
卵巢: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等。
(3)由于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因为可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分为
(1)一种激素促进另一种激素的分泌
如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能分别促进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的分泌。
(2)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
(3)激素间的拮抗作用
如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
3.要联系激素的生理作用,记忆一些常见内分泌异常所造成的疾病
(1)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
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缺碘地区人不注
意补充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碘缺乏病,不
应属于内分泌异常造成的)。
(2)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生
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3)人胰岛素分泌过少会患糖尿病。
4.要对照右图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垂体对甲状腺分泌
的调节是一种促进性调节(正调节),而血液中甲状
腺激素浓度对垂体、下丘脑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在人体中,性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与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相似,透彻理解甲状腺激素
分泌的调节,可以起到举—反三的作用。
5.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包括激素、二氧化碳及其他化学物质
的调节。因为人和高等动物的激素是体液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所以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最重要内容。
(三)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1.要用“反射弧”这条主线将神经调节的内容串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系统
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内正外负的变化),兴奋再经传人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在中枢部位,兴奋再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并能对刺激作出分析和综合,以确定是否反应和反应的强度,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
2.要能通过一些例子理解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用下面的16个字来记忆
“内正外负→电流回路→刺激邻位→原位恢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传导与传递的比较
|
|
传 导
|
传 递
|
1.涉及细胞数目
|
单个神经元
|
多个神经元
|
2.方向性
|
双向传导
|
单向传递
|
3.实质
|
电的传导
|
“电→化→电”转换
|
4.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可用14个字来记忆
“突触传递单方向,电化化电
转换忙”。要强调兴奋在突触处的
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递质仅存
在于突触小体的小泡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
于突触后膜。
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的单向性。
5.高级中枢的调节包括躯体运动的调节、语言活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调节等
(1)躯体运动的代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有3个特点
①其分布是头足倒置的;
②皮层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不与躯体的实际大小成比例;
③对躯体运动的控制是左右交叉的。
(2)语言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
人的语言区(语言中枢)大多分布在左半球,实际上分为四个区域
|
①听觉性
语言区
|
位于颞上回的后部,即教材中的H区,被称为听话中枢,与人的听觉中枢最近。
|
这两个区都是人感觉性语言区,受到损伤后会造成感觉性失语症。
|
②视觉性
语言区
|
位于H区的后部,是人的阅读中枢,与人的视觉中枢相近。
|
③说话中枢
|
在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
|
这两个区受损伤,会造成运动性失语症。
|
④书写中枢
|
在S区的上部
|
6.要能辩证地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1)大多数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系统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系统的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但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
7.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呢?
一般说来,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个体或群体)的所作所为,包括动物的爬行、奔跑、游水、飞行、取食、繁殖、攻击、防御,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神情变化等。
初中时学过的攻击行为、防御行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等,是根据其适应性意义来划分的。
高中教材中又从行为来源划分,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前者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等,后者包括印随、模仿、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等。
8.激素调节影响动物性行为的过程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性激素→性行为。
从该过程可看出,性腺大小影响性行为是因为性腺大小关系到性激素的分泌量。
垂体间接影响性行为是因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影响性腺活动。
9.本能
常常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的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鸟类迁徙、鱼类洄游、哺乳动物哺育后代等。
又如雄三刺鱼的婚配行为是一种本能。主要有:雄鱼将雌鱼引向巢穴→引导人巢→雄鱼用口触动雌鱼尾部→雌鱼产卵→雄鱼将雌鱼赶出巢穴→雄鱼人巢排精等。可见,三刺鱼的婚配行为由一系列的非条件反射组成的,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发生顺序,并且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如在母鸟哺育下长大的鸟的鸣声会婉转复杂,单独饲养的鸟的鸣声会较为单调。
10.动物行为是多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共同协调作用下完成的,其中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优势。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大纲要求
明确《教学大纲》要求
|
生物
生殖
发育
|
生殖的类型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
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的融合
生物的个体发育
|
B
D
C
A
|
二、高考考试说明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
(1)生物的生殖
无性生殖及其意义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有性生殖及其意义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双受精)
减数分裂的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
|
(2)生物的个体发育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再现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在此不重述)。
五、规律方法技巧
(一)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1.从概念上看:
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
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并不是说无性生殖不产生生殖细胞。例如孢子生殖,就是母体首先产生孢子这种无性生殖细胞,然后,孢子萌发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也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甚至可不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例如蜜蜂的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把这种由雌性生殖细胞直接形成新个体的有性生殖方式,叫做孤雌生殖。再如水棉的接合生殖,只是两根水绵两两并排在一起,相对的细胞彼此相向生出突起,突起相遇后,横壁消失,成为接合管,这时,一个细胞里的原生质就通过接合管流进相通的细胞里,与那里的原生质融合,成为合子。能流动
一团原生质相当于雄配子,不流动的一团原生质相当于雌配子,两团原生质的融合相当于受精作用。所以,有性生殖过程,一定有“性”的变化。
2.从特点方面看:
无性生殖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因此,后代在性状上与亲代保持一致。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备两个亲代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于生物的进化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有性生殖是自然界中普通存在的生殖方式。
(二)有性生殖细胞与无性生殖细胞
一般地有性生殖细胞(例如配子、精于、卵细胞等)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而无性生殖细胞(如孢子)是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有性生殖细胞往往要经过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而无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有性生殖细胞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时产生的,一般有性别(雌、雄)之分;无性生殖细胞是生物进行无性生殖过程时产生的,无性别之分。
(三)出芽生殖和营养生殖的区别
①出芽生殖经常见于一些低等生物,如水螅、酵母菌等;营养生殖则多见于具有根、茎、叶分化的高等植物,如草莓等。
②出芽生殖是由母体的一定部位生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下来,发育成新个体;而营养生殖是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成新个体。
③出芽生殖的芽体不同于营养生殖的芽。
(四)细胞分裂和生殖种类的关系
生殖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是生殖的基础。
无性生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如孢子生殖(亲代→孢子→子代)、出芽生殖(亲代→芽体→子代)、营养生殖(根、茎、叶营养器官→子代)和分裂生殖(真核单细胞生物→子代)都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但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分裂生殖不属于有丝分裂,而是以一种特殊的二分裂方式形成两个子代细菌,也不属于无丝分裂方式。
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实现的。亲代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一般情况下有性生殖细胞两两结合形成合子,由合子(经有丝分裂)发育成新个体。个别情况下可由单性生殖细胞不经两性细胞结合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如蚜虫、蜜蜂的卵细胞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也可直接产生新个体。
(五)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
(1)1精原细胞→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4精子细胞→4精子
1卵原细胞→1初级卵母细胞→1次级卵母细胞+1极体→1卵细胞→3极体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2种(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同)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种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1种
一种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种类=种(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六)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按常规思维,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应是平行关系。但生命现象有其独特性。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没有完全分开,仍由着丝点连接在一起,在生物学上这仍叫一个染色体,因此,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染色体数和DNA数并不总是相等的。这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之一。
下图表示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及染色单体的变化情况(以2n=4为例)。
|
精原细胞
|
初级精母细胞
|
次级精母细胞
|
精细胞
|
细胞图象
|
|
|
|
|
|
|
染色体(条)
|
4
|
4
|
4
|
2
|
4
|
2
|
染色单体(条)
|
0
|
8
|
8
|
4
|
0
|
0
|
DNA分子(个)
|
4~8
|
8
|
8
|
4
|
4
|
2
|
以上表中的数字为依据,绘出染色体、DN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图。
(七)正确理解几个关系关系
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个来源父方,
一个来源母方。如下图中的1与2,3与4。
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不同对的染色体,除去与
之互称同源染色体的其他染色体。如图所示在1和3,2和4,
1和4,2和3。
2.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如图所示1/与1//,2/与2//,3/与3//,4/与4//。而1/与2/,1/与2//,3/与4/等就是非姐妹染色单体。图中有8个染色单体 or 4 对姐妹染色单体,不能称为8个姐妹染色体。
3.四分体
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包含四个染色单体。
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虽然细胞
中也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之间并不联会,当然也就谈不
上四分体了。如图所示,A和B所代表的结构,就分别是一个四分
体。由此可见,四分体的个数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
的。
(八)关于怎样识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时期的问题
根据一般情况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有成对同源染色体,但无配对行为,而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且有配对行为,第二次分裂不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的情况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可根据以下两条规则进行:
一是如果分裂图像中不存在有成对同源染色体,就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二是如果分裂图像中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无配对联会行为的就一定是有丝分裂;
如果图像中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且发生配对联会行为就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怎样识别同源染色体,就在于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有无大小、形状两两相同的染色体,如果有,就存在成对同源染色体。否则无。
但特别注意不要把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的染色体当作一对同源染色体。至于分裂具体时期的确定。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来定。
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
有丝分裂中,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上;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平面上;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平分为两组向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染色质。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切工作;中期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两则;后期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但无同源染色体。
总之,鉴别某一细胞图像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最关键的是看染色体的行为。
判定原则:
(1)前期有无联会、四分体现象。若有为减数分裂。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一个平面上,是有丝分裂or减Ⅱ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两个平面上,是减数分裂。
(3)后期有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若有为减数分裂。
(4)末期有无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从后期推测),若有为减数分裂。
(5)一个细胞内所有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一定是减数分裂。
另外,从细胞外形上看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一般为动物细胞;不均等分裂为减数分裂等。
鉴别某一细胞图像隶属于哪种细胞分裂,是本节三大题型(识别图像、绘制图像和DNA、染色体变化曲线)中经常考查的一种,鉴别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介绍一种思路较清晰,操作简便的鉴别方法“三看识别法”。
第一,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且细胞中一定无同源染色体存在;若为偶数,进行第二看。
第二,看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若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进行第三看。
第三,看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若出现联会、四分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两侧、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若无上述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
注:
①特例:多倍体(例如四倍体)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推断是减数分裂。单倍体(例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可根据子细胞是体细胞推出是有丝分裂。
②植物减数分裂的过程一般不做为考试要求。
(九)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比较
|
精于形成
|
卵细胞形成
|
细胞质
分裂方式
|
两次分裂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产生等大的子细胞
|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均为不均等分裂,产生一大一小细胞
|
产生生殖
细胞数
|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细胞
|
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 + 3个极体
|
变形否
|
精子细胞经变形成为精于
|
卵细胞不需变形
|
相同点
|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
(十)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比较
|
有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发生的时间
|
产生正常体细胞及性原细胞时
|
性原细胞产生性细胞时
|
复制分裂次数
|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
染色体行为
|
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及四分体行为
|
同源染色体要经过联会形成四分体并有四分体互换、分离、自由组合等
|
产生的
子细胞数
|
1个母细胞→2个子细胞
|
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细胞
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
|
子细胞内
染色体数
|
子母细胞相等(2N→2N)
|
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2N→N)
|
相同点
|
都进行染色体复制及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等丝状物与无丝分裂有区别
|
利用列表或坐标曲线,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有助于对这两大数量的规律性变化的认识。如下表:
方式
项目
|
有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间
期
|
前期
|
中期
|
后期
|
末期
|
性原细胞
|
初级
性母细朐
|
次级
性母细胞
|
性细胞
|
染色体数目
|
2n
|
2n
|
2n
|
4n
|
2n
|
2n
|
2n
|
n
|
n
|
DNA含量
|
2c→4c
|
4c
|
4c
|
4c
|
2c
|
2c
|
4c
|
2c
|
c
|
依据上表绘制如下四种坐标曲线图:
A----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B----有丝分裂过程DNA变化曲线
C----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曲线 D----减数分裂过程DNA变化曲线
(十一)高等植物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及双受精
高等植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雌蕊子房的胚株里。
胚珠里有一个胚囊母细胞,胚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细胞,其中一个较大的细胞发育成为胚囊细胞,三个较小的细胞没发育而解体。胚囊细胞的核连续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七胞八核”的胚囊,这八个核的染色体数目与胚囊细胞相同,是胚囊母细胞的一半。和生殖直接相关的是位于胚珠近珠孔处的1个卵细胞,还有位于胚囊中央处的两个极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受精极核。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两个极核受精后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称双受精,仅见于被子植物。精子从何而来?
在雄蕊的花药内有花粉母细胞,数量很多,每个都得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四个花粉细胞,简称花粉,它们的染色体只有原来的一半。当花粉在雌蕊的柱头上萌发时,它们的核还要作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营养核,一个生殖核,生殖核再作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
被子植物的精子、卵细胞和极核并不是减数分裂直接产生的,这与动物的精于细胞(变形成为精于)、卵细胞和极体不同。其过程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