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0海南卷)22.(12分)
为探究NaCl和CuSO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1%NaCl溶液(mL)
|
1
|
|
|
|
1% CuSO溶液(mL)
|
|
1
|
|
|
1% NaSO溶液(mL)
|
|
|
1
|
|
蒸馏水(mL)
|
|
|
|
1
|
pH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2.(12分)
(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1分)
(2)Cl和Cu(2分) Cu(1分) Cl(1分)
(3)对照 确定Na和SO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每空1分,共2分)
(4)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斐林试剂中有Cu,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每空1分,共5分)
(10海南卷)7.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
【答案】A
【解析】叶绿素最强的吸收区有两处:波长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吸收峰比叶绿素b的高,而蓝光区的吸收峰则比叶绿素b的低,也就是说,叶绿素b吸收短波长蓝紫光的能力比叶绿素a强。 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带在400~500nm的蓝紫光区,它们基本不吸收红.橙.黄光,从而呈现橙黄色或黄色.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十: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0天津卷) 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以下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剪取5cm根尖,用酒精和吡罗红混合液解离染色
B.右图是高倍显微镜下调解细准焦螺旋看到的视野
C.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视野中,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一半
答案B
思路分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剪取洋葱根尖2~3mm,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解离,用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染色。在解离时,根尖细胞已被杀死,持续观察,视野中的K细胞不会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视野中,N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M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N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M细胞的2倍。
实验十一: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实验十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0福建卷)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10年福建省考试说明》生物知识表中所列出的16个实验。A项低温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是着丝点照常会分裂,使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子染色体。B项解离液是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等体积混合而成,其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C项人教版必修二88页《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人教版必修一115页《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D项在显徽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因为间期时间较长;而且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会加倍,因为突变具有低频率性。
实验探究与研究性实验
(10安徽卷)29. Ⅱ(10分)面对去冬今春我国西南部分地霉菌可以与植物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⑴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⑵A组各花盆中,B组各花盆中。
⑶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条件下培养;
⑷6周后,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
结果预期与分析
【答案】Ⅱ⑵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不接种⑶适宜且相同
(4)干旱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结果预测与分析: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提高了抗旱能力A组紫花苜蓿死亡率明显等于或高于B组,这可能是接种摩西球囊霉菌不能提高了抗旱能力Ⅱ考查有关实验设计内容,根据题意可知,设置对照实验,遵循等量且适宜原则,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存活率。
(10广东卷)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基础饲料21
2 10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21
3 10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21
4 10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21
5 10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21
6 10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要鉴定蛋白质,需要利用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原理进行。要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A动物蛋白的组合即2、3、4、5为实验组,且为相互对照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排除基础饲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缺乏另外一个对照组,来排除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即第6组,所以Ⅰ应该为普通饲料,饲养时间为无关变量,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所以Ⅱ应该为21;反应变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选择测量小鼠的平均体长和平均重量。
【答案】
(1)③紫色
(2)①普通饲料要排除普通饲料中的植物蛋白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1无关变量应该处于相同且适宜的状态
②平均体长平均体重
(10海南卷)21.(10分)
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预处理方法
|
室温、保湿(甲)
|
4℃、保湿(乙)
|
4℃、水浸种(丙)
|
4℃、干燥(丁)
|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
|
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
种子萌发率(%)
|
0
|
100
|
98
|
0
|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和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1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预测结果:
得出结论:
21.(10分)
(1)低温 水分(或4℃保湿、4℃水浸种)(每空1分,共2分)
(2)A (2分)
(3)步骤:
②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2分)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2分)
预测结果:
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1分)
结论:
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1分)
|